衡水周窝音乐小镇
一、基本情况 河北省武强县周窝镇是2007年撤乡设镇新建制镇,全镇总面积51.33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周窝村是周窝镇政府所在地,共256户,959人,位于武强县城西南,距县城10公里,307国道、石黄高速穿境而过,村庄民居院落排列有序,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并存有一商代古村落遗址。 该村主导产业为西洋管弦乐器制造,龙头企业河北金音乐器集团就坐落在该村。目前,金音乐器年产值5.6亿元,纳税1500万元。管弦乐器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是国家文化产业重点扶持项目,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西管乐器会长单位。 近年来,周窝村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突出乐器文化产业支撑,确定了以打造有吸引力、高品位的“音乐小镇”为目标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思路。周窝音乐小镇建在周窝村,是北方传统民居保留较好的村落。通过将村内迁入新民居而闲置的民房租赁,进行创意性包装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座世界级的、代表中国农民特色的西洋乐器博物馆群,着力打造成为集器乐产销基地、音乐创作园区、无线音乐基地、主题文化娱乐区和服务配套区等功能于一体的以音乐为主题的大园区,把周窝村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音乐小镇、文化名镇。 二、主要进展 为进一步建设好音乐小镇,周窝镇聘请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编制了《周窝音乐小镇整体区域规划》,确定了“五纵六横、二条轴线、六个片区”的发展模式。“五纵六横”,是指十一条街道;“二条轴线”,是指小镇永兴街商业轴和包围保护区环形水系一带;“六个片区”,是指小镇风貌展示区、新民居住宅区、西洋乐器生产区、中外乐器展示销售区、璐德音乐学院培训区、音乐节活动区。在音乐小镇建设中,注重把握“三个原则”,实施“四大工程”,实现了“三个提升”。 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尊重历史积淀,不搞大拆大建,坚持“下改上不改、内改外不改”,保持周窝村总体框架和外部整体风貌不改变,让居住在音乐小镇里的新农民记得住乡愁。二是注重中西融合,突出“音乐文化”特色,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合音乐文化元素,努力打造高品味的音乐特色名镇。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建设模式,努力探索一条欠发达地区现代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对小镇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新建了音乐小镇服务中心、中心敬老院及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等设施,家家户户普及了卫生厕所、健康厨房等。二是音乐元素包装工程。引进了北京璐德文化公司,通过租赁、置换等方式,按照“一门一景、一户一品、体现灵性、各具特色”原则,对周窝村民居院落进行音乐文化主题性包装改造,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小镇。小镇的街角、墙面、电线杆、夜景衬托、绿化美化以及主题农家院等,以音乐为主题,处处都体现着独特创意魅力。现已包装改造具有创意特色的咖啡屋、提琴乐器体验馆等民居院落近百套,并吸引各类资金认领改造小院30余套,军歌博物馆、水乐方相继开工建设。三是文化活动带动工程。璐德公司通过与中国吉他协会、省音乐家协会等文化艺术机构开展合作,组织和承办各类国家级、省级音乐节和音乐活动等,提升小镇名气、人气和商气,保持小镇的内在动力和持久活力。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吉他文化节、韩国乡村艺术节等多项重大活动,并成功亮相马年央视农民春晚。四是环境卫生保洁工程。坚持软硬结合、双管齐下,小镇环境卫生实现了长效保持。硬件方面,在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转运站的基础上,购置垃圾箱、卫生转运车、洒水车等保洁设备;软件方面,成立专职卫生保洁队伍,建立日常普扫和保洁制度,做到了垃圾统收统运、日产日清、清扫保洁常态化。 实现了“三个提升”。一是小镇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绿、美、净、畅、雅。2013年,周窝音乐小镇成功入选“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2014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村镇,被中国关工委确定为“青少年音乐体验基地”;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周窝镇也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二是农民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相继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和西洋乐队等一批农民演艺团体,并坚持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大孝子”、“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形成了比文化、比道德、比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三是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镇乐器生产及加工配套企业发展到15家,餐饮住宿门店达到81家,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1.7万元。 目前,周窝音乐小镇已魅力初显。题有“周窝音乐小镇”的巨型沙比利圆木,引领游客由北口进入音乐小镇;具备接待游客、小型展演、室内音乐会、新闻发布等功能的服务中心设在临街,目前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部分临街庭院的院墙进行开放处理,村内院落则改造为具备住宿、餐饮、娱乐功能的星级农家院,已包装完成古韵会馆、同学会、约翰列侬纪念馆、弦乐四重凑、品农乐坊、小镇故事茶餐厅、年画坊、海上钢琴师等75户,能同时入住300人左右;引进香港“中国会”跨国餐饮公司建设中央厨房,为每个小院提供配餐服务,游客入住小院,既能享受到南北美食,又可享受管家式星级宾馆服务,并引入谭家私房菜、老北京烤肉馆、蓝调咖啡等,可满足800人同时就餐;占地97亩的音乐广场建有主舞台、观众区、创意集市等。成功举办了第五、六、七、八届中国吉他文化节和第一届中国武强麦田音乐节即中韩文化艺术交流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谋划启动了周窝音乐小镇原创数字音乐基地项目,主要包括璐德学校大中专校区及高标准数字录音棚、电视演播厅、军歌博物馆,温泉游泳馆及健身娱乐区等。其中水乐方音乐水世界已投入运营,军歌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全部建成后,小镇将成为集吃、住、行、游、娱等功能于一体,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魅力小镇。 三、发展思路 我们聘请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对小镇功能分区、街景路面等整体规划设计,同时,按照“一门一景、一户一品、体现灵性、各具特色”的原则,聘请北京798艺术中心对小镇所有民居院落进行单体规划设计,使音乐小镇处处体现创意建设。 1、注重把握城镇规划——前瞻+个性。 规划以金音集团西洋乐器产业为硬件基础,璐德音乐学校为软件支持,依托于有传统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的周窝村,旨在挖掘音乐主题文化的潜力。将原城区0.8平方公里拉大为6平方公里,确定了“五纵、六横、六区”的发展模式。五纵、六横就是十一条街道。六区就是:西洋乐器生产厂区、新民居住宅小区、传统民居餐饮休闲区、中外乐器展示销售商业区、各类音乐节活动区和音乐广场。这些设计方案注重音乐和乐器元素的双重体现,既保持乡土特色,又力求小镇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2、注重突出城镇特色——传统+创意。 一是历史特色。村南有一商代古村落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被衡水市确定为首批市级文保单位。二是北方民居特色。周窝村民居规划有近40年历史,整齐划一,红墙黛瓦,是目前保留最完美的河北民居群。“十”字形林荫道将村舍分为“和、谐、富、国”四个胡同区。建设中,尊重现有民居的历史价值,依旧建旧、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民宅的原有风味和形式。三是生态特色。主街道两侧国槐经过近四十年的茁壮成长,形成绿色走廊。建设中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植绿造绿中,注重绿化的点线面片、远近高低、春夏秋冬的和谐统一,身临小镇感受绿茵,感受一种自然的韵律。四是创意特色。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广场、景观小品、雕塑、标识等等,都统一在以音乐为主题的符号中。 3、注重培育城镇灵魂——音乐+文化。 文化决定着城镇建设的品位。一是将迁入新民居而闲置的民房,进行创意性包装改造,将武强千年传统文化与音乐有机结合并形成其独特魅力,吸引广大旅游爱好者、音乐爱好者踏歌入住。二是和武强职教中心共同创办璐德国际艺术学校,目前已经面向全国招收500多名学生。通过学校这一平台,培养星星之火、塑就燎原之势。音乐小镇作为学生们演出和学习的重要场地,在经常给周窝人民送来听觉和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吸引了周边地市人们的热情参与,对提升周窝音乐小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组织开展国内、国际音乐交流活动,带动音乐人才输出、音乐创作、乐器销售、餐饮酒店等相关产业发展,力争在3-5年时间,把音乐文化旅游打造成为河北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4、注重做好城镇管理——制约+自觉。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三条管理经验。一是用制度管理人。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了卫生管理责任区。聘请清洁工5人,购买垃圾清运车2辆,对街区实施全天保洁,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日清日洁。二是用亲情感染人。在周窝村聘请村班子成员和有威望的族长、离退休干部等组成管理小组,对乱倒垃圾、乱泼脏水、私搭乱建的人和事进行说服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用环境影响人。始终坚持全镇区、全覆盖洁净亮美,发现卫生死角,迅速彻底清理,干净的让群众不好意思乱泼乱倒,使镇容镇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
关键词:最美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