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建站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石家庄中山古城

http://www.hebei.com.cn 2016-08-31 15:3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山古城遗址全貌
古城墙
桓公墓

  一、中山古城遗址概况

  中山古城遗址是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所在地,位于平山县三汲乡一带,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古文化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参选理由

  河北一直被称为燕赵大地,中山位于燕南赵北,是河北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中山国国土面积囊括整个石家庄地区、保定南部以及邢台衡水一部分,与燕、赵一起形成了河北省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山文化、传承中山文明是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战国之世,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中山是十二诸侯强国中唯一由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始建于春秋末年,战国中期达到鼎盛,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演绎了几度灭国几度复兴的神话。不仅在各强国的夹缝中历经210余而且在公元前323年与战国七雄中的韩、赵、燕、魏共同称王,共同抵御大国秦、齐、楚侵略,成为仅次于七个“万乘之国”的“千乘之国”。

  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古城迁都“灵寿”今天的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一带,中山古城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都城,至今保存较完好。中山古城遗址,是“中国20世纪百大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四十多年的调查、勘探和发掘,相继发现了城垣垣基、城门遗址、护城河及城内古道路,城内大型夯土建筑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住遗址,城内外的墓葬区(包括王陵区和一般墓葬区),召王台遗址,祭祀遗址等。学术界先后发表有关中山国古城的重要研究论文上百篇,出版《厝墓》、《战国中山灵寿城》2部考古发掘报告。这些成果对于世人认识中山国历史背景、文物本体以及其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中山古城之北东、西灵山,城内黄山历史风貌,灵寿城东西天然护城河体系,自然景观均保存较好。东灵山海拔489米,山顶有一“望京亭”,相传是唐朝太子在此出家,因思念家乡所建。山上有石窟一座,当地人称“万佛堂”,山脚下“林山万寿寺塔林”,原有26座,现存12座,是唐太子及万寿寺历代主持的灵塔。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灵山海拔485米,山上有石窟三座,自然风景优美。中山古城东、西护城河,河道清晰可见,十几年前,常年流水。其都城北部有一小黄山,体现了中山国“山在邑中”的独特崇山文化。中山古城的建立与当地自然风貌融为一体。

  中山古城,自公元前380年桓公徙灵寿到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先后历经五代君王,约85年时间,见证了中山国从复兴到鼎盛再至灭亡的全部历史。古城选址和建都与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城市营建理念,成为研究战国时期诸侯国都城制度的重要实例。为研究战国中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及其文化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史料。

  中山王陵区共有四座王陵,从北往南依次是桓公墓,成公墓,王厝墓及王厝王后——哀后墓,发掘其中两座,王厝墓和成公墓共出土文物19000余件。《史记·货殖列传》称中山之地“作巧奸冶”“多美物”。王陵的发掘印证了古书记载的真实性,出土文物中,青铜工艺品保存着北方民族造型和风格,反映出中山国青铜工艺的族属特点,引起世界震惊。中山王墓出土的错金银铜器,其数量之多、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压划纹磨光黑亮光泽,花纹典雅,是战国时期中山国高超的制陶技术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战国时期我国北方陶器的重要资料。铜版《兆域图》比国外最早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地图早600年;山字型器,是国内发现的最古老的祭祀山川用的礼器;中山王铁足大铜鼎、刻铭方壶、铜圆壶分别刻有469、450、204字铭文,国内首次发现的长篇富于思想性的战国金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铭文,刀法娴熟、笔划灵动文辞典雅优美,“勿忘尔邦”做人的根本原则——热爱祖国;“慈孝宽惠,举贤措能。”慈悲为怀,格守孝道,宽厚仁德,施政惠民,广为发现德才兼备的人,并且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毋大而肆,毋富而骄,毋众而嚣。”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疆土广大而恣意放纵,不要因为国家富强而骄傲自大,也不要因为人口众多而嚣张跋扈;“才爱百每,竹胄无疆,日久不忘,大去刑罚,以忧厥民之唯不辜。”时时事事爱护百姓,方方面面都处理的更好,年年月月不忘减轻刑罚,唯恐老百姓无辜受蒙冤屈;句句都是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道理。中山酒,启封时,酒香沉郁、澄澈透明,证明中山国的酿酒技术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银首人俑铜灯中的人俑宽衣博裾、着华夏服装,艺术价值非凡、显示了游牧民族和中原文化的完美融合。中山国文物曾在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并参加香港回归后第一个展览。河北省博物院《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出文物1400件(套)。第一展厅“古国风貌”展示了中山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第二展厅“王室宝藏”展出了战国中山国带有鲜明游牧民族风格的礼器、武器、日用器具、装饰品、明器等众多文物精品。2009年战国中山国的“中山王铁足大铜鼎、虎噬鹿、四龙四凤铜方案”被评为河北十大文物精品。

  战国中山国王陵文物陈列馆位于中山王陵遗址北侧,自2001年开馆以来,参观游客逐年巨增。曾被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命名“河北省科技教育基地”、石家庄市教育局命名为“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基地”。

  郭沫若称中山是个“艺术王国”,中山青铜器因其独特造型,巧夺天工的设计,及其所蕴含的神秘中山文化,成为中国青铜艺术的最高象征,其错金银青铜器更加令人叹为观止。战国时期中山王墓出土的珍贵文物是河北人的骄傲,深入挖掘中山国历史文化,制作中山国文化手工艺精品,通过优秀的手工艺产品,让河北文化发扬光彩,同时提高中山国知名度,使家乡文化旅游得到更好的宣传,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中山子爵青铜坊”位于王陵文物陈列馆内,以传统的青铜锻造和错金银工艺让中山文化活起来,所制作的中山文化艺术品种类有青铜器、玉雕、扎染等艺术品。每一个艺术品都是千年古国文明的缩影,让神秘的中山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总之,中山古城遗址在城市遗存、墓葬和出土文物上,表现出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研究价值。中山国出土的珍贵文物充分显示了战国中期中山国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水平以及建筑规划水平,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

  中山古城遗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中山古城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带动当地乃至河北文化传播和经济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未来,将通过对遗址生态环境恢复性建设,结合陈列展厅等现代展示手段的运用,实现战国中山国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遗址保护为核心目标,以社会效益为重,配合深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辅助以生态景观地修复,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等,形成集遗产保护、科学展示、考古研究、生态低碳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关键词:美丽河北,历史遗存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赵文强
普及型:100M空间 60M邮箱空间 仅适用小型企业用户
350元/年    详细信息>>
基础型:200M空间 60M邮箱空间 仅适合小型企业用户
500元/年   详细信息>>
论坛型:300M空间 60M商务型邮箱空间 100M
MSSQL数据库 650元/年      详细信息>>
商务型:500M空间 100M商务型邮箱空间 中型企业用户使用 950元/年    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