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多举措推进河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05月17日   作者:



内容提要:为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河北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全省旅游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举措融合发展。尤其在全省构建“一圈两带两区多点”的旅游空间布局,形成“山海相连、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的旅游发展大格局建设中,智慧农业、农民参与管理、切实性的服务、旅游数据生态系统

  为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河北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全省旅游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举措融合发展。尤其在全省构建“一圈两带两区多点”的旅游空间布局,形成“山海相连、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的旅游发展大格局建设中,智慧农业、农民参与管理、切实性的服务、旅游数据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拓展和创新,将更好地发挥带动和促进作用。

  智慧农业助力河北发展全域旅游

  “小麦绕村苗郁郁,柔桑满陌椹累累”“大杏金黄小麦熟”,这样的风光,在河北比比皆是。作为农业大省,京畿福地物产丰富,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粮食播种地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景区景点在空间上互连的纽带。

  智慧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作业过程,既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犹如工业旅游一样,它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农业生产的动感画面与田园风光一起,构成了河北农村的全新风景线。与景区资源互为补充,点线结合成面并连为片。一年有四季,四季景各异,能有力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年游率。

  智慧农业成为旅游要素,丰富旅游线路景观,增强了景区之间的地理邻近感。主题特征的景区、特色小镇逐渐向旅游的聚集点、辐射点和枢纽点演变,增加了旅游的可选择性,吸引外地游客到此一游,故地重游,进而发展为区域常态游。全域旅游,河北还在起步阶段。农业生产环节的唯美化、风景化和品牌化建设将助力河北旅游由“慢旅快游”“快旅慢游”步入“边旅边游”新阶段。

  农民参与管理助力全域旅游形成特色

  河北3000万农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在2015年就已经达到28.57%,但仍有300余万的贫困人口。加之传统生活观念影响,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农民很少有旅游的经历。发展智慧农业将解放劳动力。全域旅游将使沿途农民成为旅游资源的创造者、旅游活动的导引者、旅游系统的管理参与者。管理既服务,农民参与管理能在服务中提升认识,转变观念,在缩小城乡差异实践中,逐步实现旅游系统中身份的转换。

  “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强关联、高边际成本的旅游活动是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必然追求。旅游消费者从筹备到体验,旅游活动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消费服务。消费者每一个局部性的经历,都是对消费服务的检验,都影响着对目的地旅游品质,整体性评价与再认识。

  农民参与管理,在城乡差异中挖掘旅游要素,自身的潜在资源转化为优质资源,满足了旅游消费日常生活化的休闲需求。近年来,各地城镇节假日居民的就近多频次的旅游消费,提升了幸福感。同时催生了增加和提升旅游供给。农民在参与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提升管理水平,在信息公开化、服务透明化中树立着诚信和乐享的品牌。游客的信赖度和认可度,无疑将助力全域旅游,推动京津游客数量实现快速增长。

  急游客所急的服务,助力提升旅游品质

  大众旅游重在品质。高品质的旅游是以旅游过程中贴心服务为保障的。如“厕所革命”这些关系民生、急游客所急的切实服务,是为游客创造高品质旅游服务不可缺少的环节。大量事实表明,无数类似举措补齐的不仅是旅途短板,更提升了全域旅游的品质。

  河北省位于黄河下游华北大平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年均2400—3100小时的年日照时数可谓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使是在寒冷少雪的冬季,丘陵、山地也是体育、健身和养生等旅游主题的首选去处,甚至是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石家庄城镇居民家庭旅游社会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双休日自驾游年次数已超过10次,选择丘陵、山地非景点的家庭超过六成。这些不需长时间精心计划、不需太多行装、不需太多时间,可随时出发且出行目的地和活动内容比较简单的“微旅游”,在河北全域已经成熟。

  应对随性的“微旅游”,必须保证游客进得来、散得开、玩得好。旅途中的他们或倚山小憩,或踏青赏花,“一口热水,一口热饭”的切实服务,既暖身又暖心。调查的情况看,游客在旅途中,从零距离接触目的地到尽兴游,急需的是无明火、便捷式可携带的热源产品。全域旅游人性化管理必须解决类似问题。近年的旅游实践,安全热源产品一旦满足需要,冬季国内外游客,尤其是京津冀区域内游客停留天数和日均消费必将大幅提升。

  构建旅游数据生态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

  旅游数据生态系统是游客与旅游产品相互匹配的桥梁,是始于游客又止于游客的动态闭合系统。该系统的规模可大可小,大至整个行业、某一个领域,小至一个企业。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具有自我生存能力和智能化的特性。系统应借助信息化平台技术,全省统一架构,将供消双方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涵盖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覆盖旅游企业复杂的场景,并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数据,数据再为应用服务,周而复始地保持系统的活力。

  我省入境游和散客游呈现明显区域特性。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省入境游的国内游客多来自本地区和周边地区,远远滞后于京津国际化都市的入境游人次与消费总量。借力京津,服务京津,营造河北特色的精品,将京津居民、入京津的国内外游客吸引到河北,体验不一样的感觉。这需要以数据为支撑的精准服务,以旅游数据生态系统为基石的市场分析与预测。

  在大数据分析背景下,旅游企业应对区域资源进行深度的细分和挖掘,与京津旅游产品形成互补和对接,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在大数据分析背景下,企业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建设区域的细分营销体系,建立多层次精准营销渠道。借此企业能及时捕捉游客需求的变迁,提高对新的应用场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洞察、辨析与响应能力,在不断创新迎合、引导游客需求中提升入境游客数量。

  河北旅游业正处于成为支柱性产业的过渡期。各地一方面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协同与联动,产品定位实现供需结合,景色与主题的点线面融合。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和多层次供给。全省的“一二十百千”旅游项目建设中,强化企业的数据意识,将构建起良好的旅游数据生态系统。注重企业级、区域资源级数据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变自发式旅游供给为数据驱动的预测式、决策式供给,将科学应对潜在游客井喷式增长,弥补短板和经验不足的弊端。

  历史性发展的机遇期、窗口期,赋予了河北旅游前所未有的动力。多措并举,河北旅游业必将实现新跨越、谱写新篇章。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7456001D);作者:尹立杰河北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