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多地通过延长春节假期、推迟复工,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口流动,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但随着假期结束,返程返岗潮来临,大规模人口迁徙重新启动。有媒体报道,我国共有近2.9亿农民工,其中1.7亿多要外出务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随着复工复产的大潮到来,务工人员返城高峰又将给疫情防控工作增加更多考验。
2月25日,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翼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近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多家主营外贸出口的企业有序开始复工复产,组织员工完成外贸订单。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而此前也有媒体报道,从1月10日至2月11日,春运前33天,全国铁路、道路、 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13.90亿人次。虽然同比下降明显,但显然,这“13.90亿人次”的“绝对数字”仍旧让人无法“高枕无忧”。
虽然也许无法重现原先“人类最大规模迁徙”的“春运”景象,但毕竟我们庞大的人口体量注定了随着返程返岗、复工复产的到来,肯定会有大批务工人员要重返工作岗位。这成为一道无法回避的“考题”,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道题我们还得必须答好。
对于务工人员输出地来说,这是一道需要“提前着手”的题。提前摸清底数,做好统计与分析,并成为宝贵的大数据库。同时从源头开始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升务工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遵守规则意识。对于务工人员输入地来说,这是一道“敞开胸怀”的题,从如何提供更加卫生、安全的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到对人员流动数量、轨迹的判断与梳理,及时发现问题“苗头”;从如何确保连接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毛细血管”能够有效运转,到如何做好应急预案,做到“心中有底”……都需要以一种开放的视野、求实的作风来作出回答。
这道题同时也是对我们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考验。现代社会,不可能“以邻为壑”,需要有全局谋划、科学实施的理念与举措。亦有媒体总结了相关应对的经验,专列、专车“点对点”送达也好,开展线上职业培训、促进就近就业也好,为无住处人员提供隔离场所也好,都需要相关各个方面“动起来”,而且这些“动起来”还要形成有效的合力,避免“单打独斗”,尤其在涉及环节多、层级多、部门多的前提下,更需要我们的社会治理通盘统筹,无论是输入地还是输出地,无论是涉及到的哪个部门,能够形成多声部齐鸣的“大合唱”,避免在各自为政的局促中,消解掉宝贵的疫情防控时机与资源。
当然,这道题同样也摆在每位已经或即将走出家门,为了生活而打拼的人们面前,摆在你、我、他面前。正是有了这以“亿”来计的同胞,我们才有了高楼大厦,有了公路、桥梁、机场,有了一个个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无论你是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兄弟,还是城市写字楼里深夜加班的“上班族”,正是有了这成千上万人的汗水,才换来我们朋友圈里的岁月静好,换来老人与孩子们的笑脸。面对这道题,没人可以置身事外。也许,从此开始,我们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我们在人多的时候戴上口罩,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也注意到了什么是“安全距离”……这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变化,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看得见口罩,看不见的,是在我们心里慢慢扎下根去的“保护自己,也不给别人添麻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月25日,河北省巨鹿县堤村乡前堤村的农户在农田修剪金银花枝。
哪个人的生活又是轻而易举呢?上路,是去依旧用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而身处此次“大战”中的我们,毕竟也要收获一些原先不曾有过的收获。汽车和火车都滚滚向前,就像我们即将到来的日子。愿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平安抵达,愿你平安如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