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 高原雪
有一种奉献,叫白衣战士;有一种责任,叫冲锋在前;有一种担当,叫逆向而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省政协系统中的医卫界委员扛起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政治责任,奋战在战疫第一线,挺身在危险最前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战疫之歌。
梁萌:冲锋在前,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
4月8日,在按下“暂停键”76天后,武汉重启了。
这一天,第一辆驶离武汉的高铁、第一架飞向远方的航班、武汉轮渡复航、长江灯光秀重新点亮……
在电视上看到武汉“解封”的一幕幕,宁晋县政协委员、宁晋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梁萌的眼角闪着泪花,难掩心中的激动和喜悦。
生死记忆,回眸之间。这座城市,早已在她心中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印记。
一个多月前,作为河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梁萌曾奋战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病区。
刚刚投入工作,梁萌就经历了她从事护理工作以来最累的一个班:打针、输液、抽血、采集咽拭子,给患者翻身、拍背、换尿不湿、处理大小便。“由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两层手套,原来驾轻就熟的操作变得格外吃力。”梁萌说,一个班下来,胳膊和腿发抖,脱下防护服,刷手衣拧出了水,双手皱得像泡发了一样。
危重症病房,就是一个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场。医护人员与病人虽素未谋面,却是生死之交。
梁萌负责的一位99岁的老太太病情较重,生活无法自理,情绪十分低落。每当看到老太太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天花板,半天不动一下,她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为了让老人尽快恢复,梁萌利用休息时间向当地医生学习武汉方言。闲暇时间,就用现学的武汉普通话和老人拉家常。
“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治疗没有特效药,但来自梁萌和队友们的真诚和关爱却犹如春风化雨。老人逐渐打开心结,眼里有了光,话多起来了,病情也日渐好转。
救护生命,须争分夺秒。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梁萌和队友们在出征前剪掉了飘飘长发。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原本光彩照人的脸庞,留下了“天使印记”的压痕。
在一次与女儿视频的时候,孩子说道:“妈妈,我好想你,可是你好难看啊!”
面对女儿的童言无忌,梁萌笑着告诉女儿:“这是光荣的印记,也是最美的‘妆’呀!”
累计管理患者136人,其中重症患者20人、危重症患者11人,累计治愈出院89人……15天的高强度救治工作,让梁萌疲惫不堪,也让她骄傲不已。
“人民政协为人民,政协委员就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梁萌说。
郑欢伟:不辱使命,当好百姓健康的守卫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阖家团圆的节奏。
1月21日,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被送进了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提前准备好的ICU负压病区,该患者后被确诊为我省首例确诊病例。
疫情就是命令!从那一刻起,石家庄市政协委员、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副院长郑欢伟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日夜奋战在医疗救治一线。
出生于1966年的郑欢伟,是我省传染病防治知名专家。有着30年传染病工作经验的他曾参与非典患者救治。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成为定点医院后,立即启动新冠肺炎救治预案,郑欢伟被确定为医疗救治组组长,负责统筹安排调度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发热病区以及ICU病区的运转。
为了科学有效开展病例救治,郑欢伟内外协调、综合调度,竭尽自己和整个定点医院所能,把所有资源效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在确保对确诊病例实行“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团队”的基础上,他不分昼夜地在医院忙碌:邀请专家会诊、查看病例资料、关注患者病情……在诊疗过程中,他严格把关疑似病人和发热病人的鉴别诊断,既不随意扩大范围,又不漏掉可疑的病人。
因为忙于救治患者,郑欢伟无暇照顾已经八十多岁的父母。郑欢伟说:“我是一名党员委员,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理应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有时患者病情危重,郑欢伟组织专家连夜会诊,调整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直到次日凌晨4时,才下完医嘱。
2月22日下午,包括一对母子在内的4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治愈出院。至此,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1例,实现了新冠肺炎住院确诊病例“清零”,取得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阶段性胜利。
此时,郑欢伟才长出一口气。他说,全力以赴救助患者,是医生的职责,更是政协委员的使命。
霍喜娥:攻坚克难,24小时建成肥乡版“小汤山”
17年前,她因参加抗击非典表现突出,受到表彰。
17年后,她带伤奋战一线,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攻坚克难,24小时改建完成肥乡区的“小汤山”。
霍喜娥是省政协委员、邯郸市肥乡区中心医院院长,也是该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组长。
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区委、区政府决定紧急征用屯庄营卫生院,由区中心医院负责改建并集中收治隔离患者,打造肥乡版“小汤山”。要求改建工作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次日必须投入使用!
时间紧、任务重,时间又恰逢农历大年初一,加上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让项目建设在人力、物力筹备上都面临着极大困难。关键时刻,霍喜娥带领全院干部职工齐上阵,纷纷当起“搬运工”“泥瓦匠”,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抢建改建突击战中来。
实地勘察、规划布局、腾空病房、装卸物资,在霍喜娥的带领下,抢建工作争分夺秒地进行着……
10:00,规划平面图完成;
14:40,物品腾挪完毕;
16:50,隔离病房物品准备到位;
22:16,防疫物资就绪;
次日凌晨2:32,病房隔离区粉刷工作完毕;
……
昼夜奋战,大家没有一句怨言,所有人都没顾上喝一杯热水,来不及吃顿热乎饭,改建工作终于如期完成。
然而,考验和挑战才刚刚开始。作为区里唯一的定点救治医院,区中心医院担负着全区发热病人的观察诊治工作。该区所有发热病人集中到该院进行筛查、分流,顿时把医院推到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攻坚克难,我们责无旁贷!”霍喜娥迅速做出增设发热门诊诊室、充实医护人员的决定,使全区发热病人得到及时诊治、筛查和分流。
2月5日凌晨1时多,霍喜娥带领救治团队接诊该区首例无症状感染者。由于该患者已95岁高龄,身体衰弱且抵触情绪严重,问诊及查体异常困难。在霍喜娥耐心、细致的疏导下,终于成功将老人顺利转运至筛查隔离点治疗。在经过8天的精准治疗后,老人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霍喜娥表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政协委员就要勇于担当,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树立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新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