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

【全国两会地方谈】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2020-05-26 14:38:17 作者:刘凤敏 来源: e观沧海
分享: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省代表委员认为,保基本民生,就要强化对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并提高救助水平,更好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只有牢牢兜住民生底线,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才能实现民生稳,人心稳,社会稳。(5月24日《河北日报》)

  5月24日,滦州市九百户镇鸡冠山生态产业园的工人在采摘大樱桃。

  国家大账本,百姓荷包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而越是特殊时期,越要稳住民生“底盘”,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依然是关键词之一,“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这一系列的民生举措,就是要兜住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让代表委员们感到温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聚焦人们最关心、最烦心、最忧心的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办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自然离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民生投入。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副市长杨伟坤建议,“经过这次疫情,要将公共投资重点转向卫生、科研、教育等领域,尽快补短板、强弱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需求,促进社会服务平衡。”

  实际上,保基本民生,最要兜住的是困难群体,要做到应保尽保,让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有依靠。据统计,在我国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这一困难群体无业可扶、无力脱贫,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必须筑牢社会救助兜底脱贫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做出回应,“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严格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保障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全纳入,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将兜底保障覆盖更广泛的困难群体,目前全省农村兜底保障对象有184.4万人,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特别是疫情防控时期,河北各地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为因疫情导致贫困的群众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临时救助或纳入低保等方式,及时予以救助,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目前,在未脱贫的贫困户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家庭中有残疾人,而未脱贫的残疾人大多数为智力、精神、肢体重度残疾人,往往“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为此,全国政协委员、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建议,“政府可以探索建立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真正帮他们解决难题。”这就需要各地积极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工作,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不解困”问题,进而破解重度残疾人脱贫难题。

  5月13日,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有滦河林场,造林队员在栽植油松苗(无人机照片)。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更好要求。要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线,关键要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合力构筑社会保障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中烟工业公司籍涛建议,“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保基本、社会救助兜底线、社会福利促改善,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我们相信,基本民生的底线一定能够兜住,而且一定能够兜牢。

关键词:责任编辑: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