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个小故事刷屏朋友圈。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深情回忆起自己当年在陕北黄土地上与老百姓对话的一个小故事。当时,乡亲们告诉他最大的期盼就是“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习近平总书记说,“‘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这个令习近平总书记难忘的小故事,浸透着他始终不渝的为民情怀,饱含着他对亿万乡亲的深深牵挂,寄托着他对乡村振兴的殷殷期盼。(5月26日求是网)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强化稳定增收帮扶措施。图为2020年3月8日,在重庆市梁平区石安镇联丰村七组,蜂农正在油菜田边放养蜜蜂。中新社记者 刘辉/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后续帮扶巩固力度,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保各项扶持政策有效接续,推动减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平稳转型,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努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真正让“金扁担”挑起农民的好日子。
实际上,“金扁担”是千百年来农民靠天吃饭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变,是农村生产方式从依靠人力畜力到依靠机械动力的转变,也是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康获得感。当下,正值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金扁担”一头挑着小康,一头挑着振兴,而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无不释放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坚定决心。
“金扁担”挑起的是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始终挑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造福农民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追求。当前,城乡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乡村振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城乡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人才、资金、土地、技术要素向农村流动,厚植乡村发展优势,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5月26日,工作人员在河北省涉县河南店镇胡峪村生态循环种养“智慧农业”基地内管护共生池。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重农固本,国之大纲。要让“金扁担”挑起农民的好日子,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行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让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有力。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实行智能灌溉、精准施肥以及水肥一体化控制,注入智慧农业的活力,吸引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挑起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挑起乡村振兴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