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委网信办组织召开《河北省网络生态公约》社会各界座谈会。河北省委网信办副主任熊厚、河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肖钧出席座谈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基层网信办代表、自媒体从业者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省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公约》起草情况。座谈人员一致认为《公约》科学全面、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对规范网络空间各类主体行为准则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座谈会现场。
6月5日至7月5日,由河北省委网信办主办、河北广播电视台承办,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清朗·燕赵净网2020”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您最讨厌的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票选和“河北省网络生态公约”征集活动,活动共收到网民投稿和留言2万余条,参与投票人数超过180万人次,相关宣传页面点击量超过90万余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结束后,根据网民票选结果和投稿内容,结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省委网信办组织人员创作出《河北省网络生态公约》,并向广大网民征求意见。为充分体现《公约》的代表性、权威性以及严谨科学性,省委网信办专门组织了此次座谈会,面向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征求建议,为《公约》正式向社会发布做好准备。
座谈会现场。
肖钧在座谈会上表示,《公约》征集是为了向社会公众普及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我们作为媒体深感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一定会拿出更多更好的资源来传播和推广好《河北省网络生态公约》。
熊厚在座谈会上提出意见,要把《公约》作为我省网络空间各类主体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提升我省网络空间各类主体网络素养的有力保障,强化各类主体自律意识,引导广大网民、网站平台运营者等从身边做起,共同维护网络空间正常秩序,共同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不断加强对《公约》的宣传普及力度,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公约》、宣传《公约》、贯彻《公约》的热潮。要以《公约》发布为契机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网络生态治理,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座谈会上,
与会人员还立足各自领域,
结合专业研究,
提出了意见建议。
《公约》首先要有主体性观念,体现出广大网民对于保护自身权益等方面的共同诉求。其次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原则和精神的前提下,在语言文字方面要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简洁明了,易于引起共鸣。最后《公约》要有口头表达上的流畅性,朗朗上口,便于流传。
《公约》这种形式在道德层面上对网络空间各类主体进行了约束,是对法治的有力补充。《公约》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起草过程既有主管部门主导,又有专业人士、广大网民参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应用性指导性。在传播过程中我们应附加相关法律警示,明确《公约》中所蕴含的法律责任,提升《公约》警示作用。
《公约》把法律道德规范通过朗朗上口的方式让大家记住,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规范作用,其受众是网络空间所有主体,包括网民、网站、监管部门,让老百姓感受到这是公约而不是行政部门出台的规定。《公约》具有长期效应,要从娃娃抓起,重点对少年儿童进行宣传,同时要适合新媒体环境,让新媒体发挥宣传推广作用。
《公约》面向网络空间所有主体,要在极其宽泛的范围内凝聚最大的共识,实现共同约束,因此这是一个系统的传播过程。基于大众传播的视角,《公约》在征集、推广活动的宗旨、目标对象设定、内容表达以及话语形态等各方面,均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操作水准。
《公约》在创作的时候,我们在创意上有扬有抑,不只是禁止,更要宣扬和倡导;形式上没有更多的文学修饰,但也注意了押韵;内容上除了列出规定中的条款,也结合自身生活工作的实际所感;在前后顺序排列上,在描述上做到点面结合,主次分明。
《公约》是网信领域普法的重要形式,要面向全民,紧盯重点人群,从娃娃抓起。《公约》在传播过程中要选好形式,要考虑广大青少年和儿童的接受程度,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去影响容易受影响的人,以此助力我们更好推进网信工作的开展。
《公约》取源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而且使用更凝练的文字将其内容表达出来,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我们可以借助《公约》,更好地在网民中普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把网络生态治理理念进一步推向全社会。
《公约》就是口语化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它的制定对于倡导网民自律很有意义。建议《公约》可以结合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做成进学校、进企业等不同的宣传形式和宣传版本;同时语言也可以更加简练一些,进一步方便《公约》在社会上传播。
作为信息内容生产者,我们需要用规范、公约等来约束员工的行为,让信息内容得以在正常的轨道行驶;作为信息内容使用者,建议公约更加简洁,同时要在公约里写明,如果做了类似的行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以此来警示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