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

进基层丨廊坊安次区码头镇:网格化管理 筑牢“扫黄打非”基层堡垒

2020-09-28 13:55:00 作者: 来源:
分享:

  近日,记者来到廊坊安次区码头镇,见到“扫黄打非”宣传长廊的各种宣传标语引人注目,“坚持扫黄打非 构建和谐社会”“拒绝盗版出版物 争做文明市民”“扫除文化垃圾 打出清朗空间”“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打造了一条“扫黄打非”宣传示范街,通过张贴海报、绘制墙画、制作广告宣传栏、灯杆旗等形式,宣传“扫黄打非”工作的意义。

绘制墙面宣传“扫黄打非”工作。记者 祝雪娟 摄

  码头镇辖区内共有出版物经营单位9家,印刷复制企业310家,约占全市印刷复制企业总量的1/4,是名副其实的印装基地,在全国享有盛名。但因辖区印刷复制企业规模参差不齐,小厂众多,“扫黄打非”面临严峻的形势。近年来,码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以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文化环境为工作主线,以制止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的制作、传播为主要任务,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切实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积极构建“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扫黄打非”工作推进基层、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依靠全镇党政干部、志愿者等,通过宣传发动,织密“扫黄打非”网络,筑牢“扫黄打非”工作基层堡垒,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文化安全。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员工一起学习“扫黄打非倡议书”。记者 祝雪娟 摄

  织密“扫黄打非”网络

  “这是镇里制作的‘致全镇印刷企业倡议书’,咱们利用工作之余都看一看,学一学。”近日,记者跟随码头镇政府文化站站长张宇鹏来到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该公司“扫黄打非”印刷复制企业监察站的工作人员正在深入车间,给工人们分发“扫黄打非倡议书”的宣传页。

  张宇鹏告诉记者,印刷企业是“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监管领域,码头镇针对辖区印刷企业众多的实际情况,选择9个重点印刷企业,成立了“扫黄打非”监察站,引导企业自我监督、守法经营。由企业负责人号召,带动全体员工学习法规,明辨是非,强化业务管理,杜绝违法违规印刷经营活动,并选派企业监督员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印刷内容审核和企业生产,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环境。同时,采取张贴警示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定期培训等措施,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增强企业员工政治意识、守法经营意识,提升“扫黄打非”进企业工作实效。

  按照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五进”工作方针,码头镇结合本地实际和不同领域特点,将工作重点放在“进村街”、“进企业”和“进校园”上,多措并举、稳抓实打、逐步推进。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扫黄打非”监察站工作人员深入车间发放宣传册。记者 祝雪娟 摄

  码头镇率先在安次区实现村街“扫黄打非”工作机构全覆盖。迄今为止,已建成44个村街“扫黄打非”工作站。积极开展青少年安全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盗版、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有害出版物和信息。组织镇内各中小学校开展以“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将“扫黄打非”护苗行动列入“开学第一课”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辨是非、走正路。

  码头镇将“扫黄打非”工作任务下沉至村街,建立“扫黄打非”网格化队伍,积极构建政企网格体系。镇级成立“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村、企业、学校、快递企业等成立“扫黄打非”工作站,按照“定格、定员、定责、定岗”的“四定”原则,明确镇村干部为“扫黄打非”网格管理员,企业、学校等工作站点确定专人负责“扫黄打非”工作,在全镇形成政企“一盘棋”。

  目前,码头镇所辖村街、企业、学校等均已建立“扫黄打非”工作网格队伍,各级网格员共821人,网格体系成熟完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岗,真正做到了“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为进一步创新“扫黄打非”工作思路,该镇成立了由老党员、退休老干部、退伍老兵、老教师等组成的百余人的“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队伍,并在文体娱乐场所安全员、书店店员、印刷企业质检员、码头镇志愿者服务队伍以及社会各界爱心志愿服务人士中优选出一批“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明确责任分工,指导义务监督工作,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义务监督能力,切实将义务监督员职责落实到位,实现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两手抓、两手硬”。

  拓展“扫黄打非”空间

  “我们坚持把‘扫黄打非’作为宣传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立足已有特色品牌活动,糅合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创新宣传内容和载体,使‘扫黄打非’宣传教育与群众生活相融合,真正实现了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的理念。”张宇鹏说。

  用好网络崭新领域。通过全国扫黄打非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组织村街干部和机关干部选择相关专题课程进行学习,并通过座谈交流对学习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扫黄打非”意识,增强个人责任感,在意识形态上筑牢“扫黄打非”思想防线。

公交站亭张贴宣传展板。记者 祝雪娟 摄

  推进“扫黄打非”与非遗项目融合。注重统筹协调,将“扫黄打非”宣传教育与传承发展“西安庄高跷会”“五谷粮食画”等非遗项目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与“扫黄打非”息息相关的活动,通过在活动现场悬挂“扫黄打非”宣传条幅、发放“扫黄打非”宣传单页等形式,推动“扫黄打非”进村街、进企业,得到了广大村街百姓和企业员工的认可。

  实施“扫黄打非”与惠民演出深度结合。充分发挥镇文化站文体活动平台作用,将“扫黄打非”宣传内容与文化惠民演出节目进行融合编排,通过快板、三句半等形式在演出中贯穿“扫黄打非”常识,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扫黄打非”宣传,使晦涩的专业知识变为群众眼中通俗易懂的文娱节目,在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使“扫黄打非”工作深入人心。

  提升“扫黄打非”成效

  自推行“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来,码头镇将包村干部、志愿者等“扫黄打非”专兼职人员充实到“扫黄打非”工作前线,分派到各个村街,按照工作职责分工,协助行业主管、执法部门深入企业摸底数、巡排查。

  基层宣传遍布大街小巷。码头镇党政干部主动作为,协调联合有关部门,深入村街、农贸市场、企业学校,发放“扫黄打非”宣传单20000余份、《致全镇印刷企业“扫黄打非”倡议书》3000余份、“扫黄打非”知识宣传扇2000余把,增强了群众对“黄”“非”的认识,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宣传氛围。

  码头镇印刷复制企业的经营者多是本村本土居民,近几年,发生过多起执法人员在查处案件时,企业不配合,门难进、办案难的问题。目前,通过“扫黄打非”基层站点网格化监管系统,依靠网格监管员的沟通协调,各类案件得到顺利查办。

“扫黄打非”宣传栏吸引村民驻足观看。记者 祝雪娟 摄

  码头镇印刷黑窝点隐蔽,不易被发现。该镇成立“扫黄打非”办公室和村级工作站后,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对印刷复制企业的监管巡查中,要求全镇包村干部在下乡检查企业的同时要将“扫黄打非”、环保、安全生产、治理“散乱污”等工作一并列入企业检查必查项目,将多项工作内容融合起来,利用多种手段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严格执法提高案件自查线索。据执法部门统计,历年来,码头镇“扫黄打非”案件比重占比全市案件的40%以上,其中多数案件均来自于全国、省黄办转办,执法人员少、车辆少、经费不足导致自查案件较少,自查案件仅占30%。自建设“扫黄打非”工作基层站点以来,包村干部、监督员、志愿者积极开展工作,主动举报企业非法经营行为,自查案件明显增多,自查案件占比增至60%,在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出版物市场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码头镇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推动了码头镇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责任编辑:张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