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会议强调,各方面要将精力更加集中到贯彻党中央部署、谋划推动“十四五”发展上来。而建设生态文明已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明了到2035年和205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路径。“十四五”规划无疑应让绿色发展更有力,以更好更快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战略任务。
这是10月20日拍摄的唐山市南湖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以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聚焦47项具体改革任务,出台60多项相关配套制度,搭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构建起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2019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43%和73%,重污染天数下降81%;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分别增长37.2%、33.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28.0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继续下降,降幅达2.6%,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走向共赢。
绿色发展的成绩固然喜人,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相比,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十四五”时期,要有针对性地补差补缺、深化加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让绿色发展更有力,我国就要力争尽快确立包括发展理念、政策目标、重点领域、体制机制等在内的绿色发展的基本框架,向更具活力和竞争力、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方式全面转型。在政策目标上,要将“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衔接,逐步削减、淘汰“三高”行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各种生态产业,为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动能。在实现机制上,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落地,探索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形成包括绿色标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在内的完整绿色经济体系。在重点领域,核心是加强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的创新驱动,通过创新驱动提高效率,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和损害,为构建生态文明发展新范式、建设韧性经济社会确立方向。
10月14日,临漳县全民休闲健身公园内,居民在健身。通讯员 李海波 摄影报道
习近平主席在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郑重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未来五年的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我们要充分把握疫后经济复苏的战略机遇,将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绿色复苏需求结合,让绿色发展更有力,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陈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