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此次认定工作依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围绕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创新示范等8个方面,组织会议评审和第三方机构现场检查,确定了入选公示名单,其中河北邯郸武安市、石家庄平山县、秦皇岛山海关区、唐山迁西县等四地入选。
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就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文化和旅游部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现实路径,旨在以鼓励示范区先行先试,推出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发挥旅游业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的作用,更好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9年首批7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经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值得关注和点赞。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我国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旅游的期待并不只是吃好、玩好、观光好,对旅游地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也有了更高的期许。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必须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从2016年开始,河北省连续五年举办旅发大会,着力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业发展新模式,精心打造了一大批新项目、新业态和新片区,补短板、强基础,改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让河北“风景这边独好”。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从根本上说是来自于需求侧的推动,是对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简单地说,就是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使旅游景点与景区内外一体化,给旅游者提供更大的旅游空间,实现各类资源和服务达到共享。这就需要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更好地激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发展全域旅游,重点在“域”,而不在“全”上。这个“域”,不仅仅是发展旅游产业,而是通过“旅游+”的方式带动周边,规划、开发一批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跨界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从河北情况看,武安、平山、山海关、迁西之所以能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因为四地都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科技等诸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凝聚起“旅游+”发展新合力。
旅游路串珠成链。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全域旅游必须科学规划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好生态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命脉和金字招牌。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尽最大努力减少开发建设对林地、植被及自然环境的损害,保障旅游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当前,全域旅游让河北“旅游+”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我们必须始终守住生态红线,加强全域服务和全方位的监管,真正用生态环境打造发展全域旅游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刘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