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e观沧海

【地评线】让美丽河北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2020-12-21 11:18:14 作者:刘凤敏 来源: e观沧海
分享:

  硬仗面前,壮士断腕必不可少;增减之间,动能转换时不我待。1至11月,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其中4至9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创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平均优良天数比率69.8%,优于“十三五”规划目标和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目标1.7个百分点。这是河北蓝天保卫战交出的提气答卷,全省生态质量和环境发生历史性新变化,美丽河北的生态底色日益靓丽。

  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河北经济结构调整作出重要指示,“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河北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担当尽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优化调整,蓝天越来越多,江河越来越清,山川越来越绿,让人民群众对建设美丽河北有了更多期许。

2020年11月18日,一场降雨过后,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邢襄美景如画。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 摄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这是发展始终面临的矛盾。过去几十年,粗放的发展方式,让我们付出了环境的沉重代价,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污染容量和生态弹性已近告罄。从河北情况看,偏重的产业结构曾是河北生态环境不能承受之重,2013年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必须“要过结构调整的坎,爬转型升级的坡”。为此,河北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用非常之力坚决去产能,持续推进重点污染企业退城搬迁,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生态福祉。

  当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也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应有之义。在加速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河北省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向着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型,由重变轻、由黑变绿、由旧变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9.5%,为美丽河北建设提供新动能、打造新引擎。

2020年11月22日,在张家口洋河湿地,黑鹳、赤麻鸭、绿头鸭等大量候鸟在此聚焦,南迁歇脚。河北日报通讯员 赵永春 摄

  大气环境,群众关心关注,而调整能源结构,削减燃煤污染,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性举措。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河北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把压煤减排作为主攻方向,打出减煤、治企、降尘、控车等一系列“组合拳”,多措并举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治本攻坚,重点突破,整县、整乡、整村推进清洁取暖,全省连续两年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125.91万户,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散煤清零,坚决消除大气污染这个民生之患,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推进绿色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双赢之策。这就需要我们要积极寻求高效利用资源的模式,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不断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产业,推动能源消费更加清洁、运输结构更加优化、清洁能源利用更广,真正把绿色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积极推广低碳技术、绿色消费,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美丽河北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刘凤敏)

关键词:责任编辑: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