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普法 清朗空间

孩子,当心网络里的那些“坑”!

2021-06-28 10:48:16 作者: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我们常说,孩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是朝阳、是茁壮成长的小树、是萌发的种子。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根基、养成规范最重要,从娃娃抓起树立法治意识意义重大。疫情期间,“互联网+教育”遍地开花,确保孩子“停课不停学”的同时,无所不在的网络也让某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令涉世未深的孩子轻易陷入网络犯罪的泥沼。

  案情再现

  学生小张是游戏爱好者,在家中上网游戏时,遇网友自称要升学不玩游戏,免费赠送装备。小张心动,对方说为交易安全,让小张先向“客服”支付3800元保证金,交易结束后退还。小张深信不疑立即转账,游戏账号却迟迟不见踪影,再次询问发现已被拉黑。后经警方侦查,原来诈骗分子系“一人分饰两角”,以免费为诱饵将小张骗进陷阱。

  无独有偶,12岁的小云是“哈韩族”,偶然在贴吧里看到帖子,称可荐人到韩国某知名娱乐公司当练习生,并留下QQ号。从小有明星梦的小云很快与对方网友“阿东”取得联系。“阿东”自称系该娱乐公司练习生,一口答应推荐小云去韩国,但需先缴纳推荐费、人口税等费用,可先交部分,其余自己帮忙垫付。小云向同学借款,东拼西凑转账8000余元后,想询问进度却发现早已被对方拉黑。最终“阿东”以诈骗罪被法院判处刑罚。

  检察官提醒

  在网络环境日渐复杂的大背景下,网络诈骗正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威胁。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自主上网,无人监管。截至目前已发生多起学生使用父母手机、电脑,落入网络骗局的案件。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未成年人更要懂得如何甄别信息,谨防诈骗。

  ◆天上掉馅饼谨防是陷阱,网络诈骗要小心。不法分子擅长利用人们尤其是孩子的投机心理,通过小恩小惠使对方放下戒心,一步步踏进他们的圈套中。对此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不受骗。

  ◆陌生来电需警惕,个人资料要保密。在网络交往中,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透露个人真实信息,谨防有人利用这些身份信息实施犯罪行为。

  ◆涉及钱财要转账,寻求父母来帮忙。遇到对方要求缴纳各种费用时,要留个心眼,向家长征求意见后再作决定,不随意汇款。

  ◆防骗意识不可无,司法机关守护你。要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当遇到网络诈骗行为时,及时向司法机关寻求帮助,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标本兼治防诈骗

  司法机关要避免就案办案,要注重将个案的“点”拓展到社会治理的“面”。网络诈骗背后,是不法分子猖獗、不良信息肆虐;未成年人防范意识浅薄、法治意识缺失;网络监管不到位、学校家庭教育不重视。

  真正的法律,不是写在书本上的文字,也不是存在电脑里的文件,而是铭刻在每个人内心的信仰。

  在严惩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同时,更要注重网络环境的净化和法治宣传教育的推进。我们一方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网络监管的力度与进度,争取还未成年人一个健康干净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法治讲座、微信公众号推文、防网络诈骗宣传片等线上线下宣传方式,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未成年网络诈骗受害者的人数。

  作为一名检察人,我希望新时代的青少年记住习近平总书记给你们的座右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人生的美好年华。

  (作者系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育英锦园实验小学法治副校长、无锡滨湖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关键词:责任编辑:张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