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时代新人

红色家风故事|申万英:一名老党员的红色基因传承

2021-10-14 10:21:08 作者: 来源: 河北新闻网
分享:

申万英,邯郸市峰峰矿区西固义乡西河村人,现住大峪镇南山村,73岁高龄。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这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跨越三代人,从战火硝烟到和平盛世,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血脉传承。

送“鸡毛信”,筑牢革命初心

提起“鸡毛信”,大家都会想起《一封鸡毛信》的红色故事,申万英的父亲申清新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曾当过共产党的地下通讯员。申大娘回忆起父亲在世时给他们讲的送信的故事:峰峰是八路军较早开辟的抗日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老百姓都愿意帮着八路军。申清新多次完成组织交代的送信任务,不管有多远,几十公里乃至百公里,全靠双腿,没有任何交通工具。

执行任务中,因为怕被敌人发现,常常需要深夜赶路,走的都是荒山野岭人迹罕至的山路,不仅要躲避日军,还要躲避野兽。老人讲到,最难忘的一回是在走山路时碰到了狼,马上躲到邻近的树上。虽然暂时保住性命,可信还没有送到,他怕不能按时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急得头上直冒汗。当时他灵机一动,脱掉上衣远远扔出去吸引狼的注意,自己迅速下树给组织去送信,才圆满完成任务。

教书育人,讲台上历练初心

申万英就是这样,在父亲的一遍遍讲述中,感受着党的信仰力量,传承着红色基因。

申万英生于1948年,在新中国的照耀下,顺利上了小学、初中,毕业后在村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大峪镇南山村是一个小山村,没有修路之前交通不便,村里的孩子们上学要到几里外的邻村。为了便于孩子们上学,政府就在村里设置了小学,申万英成为村小学的第一批民办教师。刚开始,教学工作开展得异常艰辛,教师用的是生产队遗留下来的两间旧屋,狭小而阴暗,乡里调来公办教师上课,但终因生活的清苦、孤独、闭塞先后申请调走。

老党员申万英与党旗合影。作者供图

看着同事们的离去,申万英没有打退堂鼓。“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看着孩子们上学困难,如果不读书,恐怕他们一辈子也走不出山村,那时我已是孩子的母亲,我就是不顾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放弃这群娃。”就这样,申万英留了下来。因为在校教学期间表现突出,教学、备课都是标杆模范,23岁的她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申万英在翻看老照片。作者供图

十几年来,南山村的山依旧巍峨,岁月却在申万英身上得到印证。她脸颊的皱纹深了,额头的白发多了,一批批学生走出山村,一个个孩子又走进她的教室。她坚守岗位十余年,没有向村里和乡镇政府提过任何要求,还想方设法帮助村里的学生考进更高的学府。

申万英如今已不再任教,可是作为70多岁的高龄老党员,村里有急事的时候,依然会挺身而出。农村宅基地登记牵扯旧账老账,她自动请缨,完成全村205块宅基地基本信息的登记。她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在战火中经历生死考验,但是在三尺讲台上依旧历练着党性、初心,对党的忠诚、执着、为之奋斗的初心坚如磐石。

安享晚年,红色家风传初心

家庭和谐,工作任劳任怨,教子严格,是申万英这个红色家庭的良好家风。申万英的丈夫刘依平说:“我们结婚60多年,从没争吵过,她始终尊重我、关心我。”

申万英为女儿刘秀丽佩戴党徽。作者供图

讲革命故事,引导子女从小接触革命思想,红色故事如数家珍,儿女、孙女们时时在饭桌上、后背上、单车上倾听申万英讲故事。同为教师的申万英大女儿刘秀丽说:“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总是给我们讲起姥爷的故事,还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讲到新中国的诞生,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讲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年年月月沐浴在这样的故事里,使我们这个普通家庭渐渐形成一股爱党的风气,也让我从小就认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我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代人前赴后继,数十载薪火相传。申万英一生勤勤恳恳、鞠躬尽瘁,永葆初心本色。我们身边像这样可敬可爱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用行动和坚守诠释了党员家庭的优秀品质和责任担当。永葆党员本色,绘就出彩人生,体现的不仅是家国情怀,更是中华儿女的民族担当。 

(作者:韩琳,工作单位:邯郸市峰峰矿区大峪镇宣传办)

关键词:红色家风故事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