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时代新风

红色家风故事|赵柱国家庭: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2021-11-12 14:16:35 作者: 来源: 冀云
分享:

  在张家口桥东区兴中街社区,有一位热心公益、关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老党员,他叫赵柱国。早年在父母的影响下,赵柱国和兄弟姐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他和妻子又将热心公益、默默奉献的精神传给自己的子女,在他的家里,有这样一条四十字的家训:爱国爱党,听党召唤;爱岗敬业,不图名利;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严以律己,忠厚待人;助人为乐,乐于奉献。一家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代代传承着热心公益、甘于奉献的优良家风。今天的红色家风故事就带大家走进赵柱国家庭。

  赵柱国今年85岁,是一位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认识他的人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他的家庭四世同堂,和和美美,全家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赵柱国的父亲英年早逝,他曾在笔记中这样写道:“中国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母亲是1948年后大境门街道办的第一任主任,她不畏艰辛,带领当地妇女一针一线缝制衣服和军鞋支援前线。母亲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了孩子们,在赵柱国家,大姐当了志愿军;二姐一家去了包头煤矿;三姐一家主动请求支援边疆,去了乌兰察布集宁;六妹一家由宣钢支援到包钢,坚守在内蒙古;弟弟在包头军工厂……从1952年起44年的工作中,赵柱国和他的姊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自找苦吃”,锤炼学习多贡献;以身示范,严教子女家风传。

  赵柱国从事过小学教育工作24年,地震工作6年,老干部工作14年,常常受到省级嘉奖。1998年,赵柱国退休后的第二个年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鱼儿山的路又脏又乱,沙石满路,危石险情处处可见。当时,他就下决心整治鱼儿山山路。

  回到家后,赵柱国马上买了铁锨、扫帚等工具,从此,不管刮风下雪、酷暑严寒,每天早上四点钟,他便带上工具上山清扫垃圾、平整路面、排除危石、维护台阶、护林护路……20多年,他用坏了五把铁锨,磨平了百余把扫帚,经过他的努力,鱼儿山的环境越来越好,愿意来爬山的人越来越多,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山路大使”。2000年1月,赵柱国患肺癌做了左肺下叶切除手术,但他的这项公益事业一直没有停下。

  2009年,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伴病逝离他而去。他没有被伤心痛苦击倒,而是接替妻子继续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工作、传承弘扬英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工作。他在日记中写到:“老伴殿荣一生干教育,多年校外辅导又担起,而今与世长辞离我去,培养后代重担我挑起。”

  自2009年以来,他先后被张家口市的24所大、中、小学的30多个英雄团队聘为校外辅导员,参与创建了20多支英雄团队。通过节日、纪念日、升国旗日、专题等活动,参与了52所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的200多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多年来,赵柱国累计为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以及捐助失学儿童、孤寡老人、大病患者的花费达10万余元。

  赵柱国的的奉献精神又成为子女们恪守的行为准则,他的大女儿是市汽车配件厂一名最能吃苦的普通工人;二女儿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河北北方学院的老师;儿子是张家口市市政工程处能抢挑重担的一名中层领导,曾为了照顾其他同事,在他59岁的年纪,仍然在偏远县区第一线施工,他说,“这是父母亲教导我们的,要多为别人想一想,多做一点才充实!”在赵柱国的言传身教和优良家风熏陶下,一家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热心公益、先人后己、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代代传承着热心公益、甘于奉献的优良家风。

关键词:红色家风故事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