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时代新人

榜样 | 郭素萍:她把家安在太行山上

2021-11-12 14:16:35 作者:周喜俊 来源: 当代人微信公众号
分享:

开栏语

今年7月18日第八届河北省道德模范揭晓。这些道德模范身上体现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的崇高精神,堪为世范。为广泛深入传播、弘扬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河北省文明办、河北省文联组织文学艺术家进行深入采访,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河北文艺网、省文联微信公众号、《当代人》微信公众号继续推出“榜样”专栏,持续推发。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征程上,让我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榜样——郭素萍

郭素萍,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李保国教授的妻子,“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第八届河北省道德模范。她参与打造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两大全国驰名商标产品。在李保国去世后,带领团队继续着李保国未竟的事业,一如既往服务基层,参与打造了一批科学治山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山区开发先进个人、河北省职工道德模范、李保国式科教扶贫突出贡献者、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河北省山区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先进个人,荣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爱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郭素萍和李保国是大学同学,上世纪80年代初,李保国大学毕业留校后,开始山区综合治理研究。二人相知相爱,很快举行了婚礼。婚假还没有休完,李保国就奔赴太行山区搞课题研究。从此,他们有了三个家,一个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就是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车上。夫妻一起生活的35年,郭素萍陪伴丈夫几乎跑遍了河北的山山岭岭。邢台县前南峪村,是太行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因地理位置偏僻,山多地少,农民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嫁女不嫁前南峪”,是对村里贫穷状况的真实写照。为解决太行山低山区土层薄、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李保国把科研基地设在了这里,这里也就成了他们夫妻的家。儿子出生后,郭素萍把老母亲和孩子一起接到村里,母亲照看孩子,他们夫妻在山上搞研究,吃住都在村里。这一住就是4年多。当时搞的课题研究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村民们都管她的儿子李东奇叫“小流域”。东奇3岁那年,他们一家回保定过春节,看到邻居家的小朋友都上了幼儿园,东奇羡慕得不得了,说啥也不去山村了,非上幼儿园不可。此时课题研究正在紧要关头,夫妻俩不可能留在保定,过完春节,只能再把儿子哄到农村。前南峪没有幼儿园,孩子整天闹着要回保定上幼儿园。有一次,河北农大领导到科研点来视察,走的时候,东奇爬上车死活不下来,哭着喊着:“我要回保定,我要上幼儿园。”郭素萍狠心地把孩子从车上硬拽下来,紧紧搂在怀里。望着领导远去的车,孩子哇哇大哭,郭素萍的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为了革命老区人能早点儿过上好日子,为了山里娃都能上得起学,他们只能委屈自己的儿子了。李东奇的童年是在前南峪度过的,到了上学年龄,直接送回保定上小学。农林子弟小学就在河北农业大学校园内,上学不用接送。郭素萍到乡下时,就把儿子寄放到邻居家请人家帮忙照顾。孩子从小自理能力很强,小学二年级就学会照顾自己了,父母不在家,就自己做饭吃,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如此。作为母亲,郭素萍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作为李保国的亲密伴侣和事业搭档,她完全能够理解丈夫情系太行山的精神追求。她知道,要想让山区百姓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必须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建立起长效生态发展的产业基地。他们研究的课题,关系着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必须和时间赛跑。郭素萍作为这个团队的核心研究成员,为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和同事们踏遍了项目中心区的所有山头和地块,常常早上五点起床上山,晚上七八点钟才返回村里。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多年的研究,他们的科研团队在过去只有酸枣、荆条等小灌木植被的干旱山地种成了苹果、板栗、核桃等高效经济林木,栽植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1983年到1995年,郭素萍参与完成的“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使中心试点的邢台前南峪村获得“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当年的穷山村,如今青山绿水,花果飘香,被誉为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农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富强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贫困山区的短板必须补齐。农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富强。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更多科技人员的付出。位于太行深山区的内丘县岗底村,当年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全村215户人家,荒山就有8000亩。1996年,李保国率领科研团队,开始在这里研究开发无公害苹果栽培配套技术。连续7年,郭素萍陪伴丈夫吃住在村里。夫妻俩整天忙于工作,对在保定上学的儿子疏于管理,孩子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为方便照顾儿子,他们只能把东奇从保定转到内丘中学。内丘当时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朋友们很不理解,说现在的家长想尽办法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你们把儿子从城市转到那么穷的县城中学,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提起这段往事,已成家立业的李东奇说,那会儿年龄小,觉得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心里也有过委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爸爸妈妈的研究让那么多农民富裕起来,感到很自豪。他们在岗底村培育的“富岗”无公害优质苹果,不仅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同时还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创出了国内驰名的“富岗”苹果品牌。该项技术研究2003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带动了全省优质苹果产业的大发展,在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目前岗底村8000亩荒山早已硕果累累,成了全国优质苹果种植基地,吸引国内外数百万人前来参观考察。1999年初,在李保国的策划下,郭素萍与课题组成员在临城县城北的凤凰岭岗地进行了调查,明确了荒岗的特点,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选择适应性强、管理省工、效益良好的早实薄皮核桃,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他们用10年时间,研究出的薄皮核桃达到“一年栽树、三年有产、五年丰产,亩产值一万元以上”。所产核桃可以剥出完整的核桃仁,成了全国闻名的“绿岭”核桃。该技术于200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9月,国家林业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在这里举办了首届中国核桃节。如今,绿岭牌薄皮核桃正以年增万亩的加速度发展壮大,临城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优质薄皮核桃种植基地,全县近1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李保国团队通过推广先进成果,培育了邢台县前南峪村、内丘县岗底村等几十处山区开发先进典型,使这些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变,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顺利出列。郭素萍作为李保国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连续4年获得山区技术开发先进个人、坚持“太行山道路”等多项荣誉称号,研究成果多次获科技进步奖。

保国走了,我们的团队还在

2015年农历腊月廿九,李保国夫妇回到保定,想采购些年货,年三十儿把儿子一家叫过来吃年夜饭。走进河北农大家属院,看到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夫妻俩好奇地问:“这么早就贴春联啊?”邻居们说:“早什么呀?今年腊月没有三十,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郭素萍有些发慌,怎么就没年三十儿了呢?家里什么都没准备,小孙子来了吃什么?亲家理解他们夫妻进家最想见到小孙子的心情,打电话邀请他们过去和孩子们团聚。那天晚上,李保国抱着可爱的小孙子高兴得不亦乐乎,还说等他们干不动了,就回来带孙子。亲家打趣说:“你们要是离开科研基地,怕是连觉都睡不安稳。”东奇劝说:“爸,事儿总也干不完,您心脏不好,过了年还是住院治疗吧。”李保国呵呵笑着说:“放心吧,我们的‘生态大花园建设’还没实现,阎王爷不敢收我。”郭素萍万万没有想到,两个月后,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离开了他未竟的事业。在李保国逝世后的第三天,郭素萍强忍悲痛,在烈士陵园召开课题组会议,安排好学生及科研项目的变更事项。她说:“保国走了,我们的团队还在,把保国精神传承下去,让太行山区变得更美、更绿、更富,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对保国最好的怀念。”李保国走得太突然了,他手机里存着400多个农民的电话号码,这是果农的求助热线。有些农民还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求助电话仍接连不断。郭素萍替丈夫承担起了为果农解疑释惑的义务,耐心解答着果农们咨询的问题。遇到自己拿不准的事,就咨询其他专家,直到问题解决。在她看来,果农咨询的无小事,一个婉拒的电话,或随意的解答,都可能会影响他们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随着媒体的报道,知道李保国去世的果农越来越多,打进来的电话也越来越少。郭素萍在为丈夫办理停机之前,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在省级媒体上向社会公布,告知果农们有事就给她打电话。李保国去世的百日,河北发生了“7·19”特大洪灾,这期间,郭素萍一直住在邢台内丘县的岗底村,她和村干部一起察看洪水和果树情况,实地指导当地农民进行灾后管理,并与其他基地保持密切电话联系,为应对灾情提供及时指导,确保李保国生前倾力打造的基地在洪水过后安然无恙。李保国去世5年来,郭素萍带领团队一如既往地服务基层,不仅巩固了李保国生前的帮扶成果,还拓宽了示范基地面积。她和她的团队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走出了一条具有太行山特色的科技致富之路,为实现李保国生前提出的“生态大花园建设”不懈努力着。 (作者:周喜俊)

关键词:郭素萍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