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时代新人

致敬!河北4人(组)入选2021年10月“中国好人榜”

2021-11-24 14:18:00 作者: 来源: 河北文明网
分享: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10月“中国好人榜”。其中,河北省4人(组)入选10月“中国好人榜”。

他们分别是:

23载“与世隔绝”默默守护塞罕坝百万亩林海的夫妻瞭望员刘军、王娟

把一生融入检察事业 24年办理1000多起案件的女检察官王丽

扑身农田37载 当好果农“守护神”的土肥专家霍增起

倾力公益15载 扶危济困暖人心的救援队长张拴栋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刘军、王娟:夫妻瞭望员23载“与世隔绝” 默默守护塞罕坝百万亩林海

刘军,男,1972年9月出生;王娟,女,1971年12月出生。两人系夫妇,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望火楼瞭望员。他们先后担任过偏僻的防火检查站检查员、偏远的营林区护林员、林海深处两座望火楼瞭望员。前后23年的时间里,刘军、王娟夫妇与寂寞相伴,与孤独为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默默守护着塞罕坝百万亩林海,为塞罕坝森林资源安全保驾护航。

艰苦的条件和枯燥的日子磨灭不了使命感

刘军是塞罕坝的“林二代”,从小在林海中长大,对于林子有着很深的感情。1998年,交道口检查站缺人,在林场领导为选人发愁之际,年仅28岁的刘军主动请缨,和妻子王娟一起驻守检查站。交道口检查站是当时林场最偏僻的检查站,只有三间平房、一根木杆,方圆十里不见人烟,条件十分艰苦。检查站没有水井,吃水要到山涧里挑,冬天雪大山高,坡陡路滑,只能靠吃雪水度日,十天半个月不能洗一次头。检查站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平日里只能靠读糊墙的报纸解闷儿。即便条件再艰苦、日子再枯燥,刘军依然没有忘记自己肩上担负的职责和使命,严格检查过往每一辆车、每一位行人,看看有无打火机、火柴等野外用火工具,再仔细叮嘱大家这片林子来之不易,一定不能携带火源、火种进山入林。

无数次瞭望练就“千里眼”和“活地图”

塞罕坝的防火紧要期分为春、秋两季,春季防火紧要期从每年的3月15日到6月15日,秋季防火紧要期从9月15日到12月15日。在紧要期内,刘军每天从早晨6点开始到晚上9点,在长达15个小时的时间里,要以每15分钟一次的频率登楼,用望远镜眺望周围方圆15公里的火情,然后工工整整地在记录本上记录瞭望情况,再用电话向场部报告林区最新情况。从晚上9点以后,每隔一小时也要观察一次火情,没有火情也要记录、报平安。在防火工作的13年里,刘军、王娟夫妇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夜晚为了能准时瞭望汇报,他养成了和衣而睡的习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单调机械的火情瞭望工作,也成就了刘军“千里眼”和“活地图”的绝活,沟沟岔岔、林相河流都了如指掌。辖区哪里是火险高发区,哪里是瞭望死角,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为了准确地报告出火情,他不断琢磨,逐渐形成了一套“瞭望经验”:植物燃烧烟是拔地而起、呈柱状,有“根”;雾起来是发散状,没“根”。

刚到检查站的时候,夫妇两人的孩子刚满3岁。由于防火检查工作全年无休,刘军夫妇只好把3岁的女儿送到内蒙古的姥姥家,直到孩子10岁时,才被接回围场上小学。由于瞭望岗位离不开人,夫妻俩只得把孩子安排在寄宿学校。每当学校放假,刘军只能让孩子呆在学校,或者到同学家里去,一家三口,也只能在孩子寒暑假时相聚。

23年来,刘军夫妇以场为家,与艰苦作伴,无怨无悔,默默坚守,将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塞罕坝护林防火事业,把忠于职责刻入生命年轮。他们的人生,如同林海里的棵棵松树一样挺拔而坚定。

2021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并亲切看望了刘军夫妇。

王丽:女检察官把一生融入检察事业 24年办理1000多起案件

王丽,女,197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原专职委员、一级检察官。2021年5月5日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45岁。从事检察工作24年来,王丽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一生融入检察事业,为履行一名人民检察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倾尽了全部心血。因工作成绩突出,2016年,王丽获评河北省“最美政法干警提名奖”;2021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追授为“河北省模范检察官”。

勤与精——以扎实理论夯实司法工作的基础

从上班第一天起,王丽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工作来一项记一项,办完一项划去一项。她的包里随时装着法学理论方面的书籍,上班途中、吃饭空档、会议间隙,都留下了她孜孜不倦学习的身影。通过努力,她短时间内就牢牢掌握了刑事案件的诉讼技巧,顺利通过了法律本科自学考试和司法考试。

卢龙县检察院于2014年成立了案件管理办公室,业务素质过硬的王丽被任命为第一任案管办主任。面对全新的领域,没有前人经验,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她带着干警们加班加点,反复试验、详细记录了业务系统11大类28小类的操作步骤和重点事项,仅用时三个月,就自行编撰了近五万字的《卢龙县人民检察院网上操作规范合订本》,待自行测试通过后,及时传授给各业务部门的干警,成为全市案件管理工作的排头兵。这项工作被秦皇岛市院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广,而这段经历,也让王丽成为最懂系统操作的员额检察官。

守与直——以担当撑起司法公正的脊梁

王丽在工作日志里写道:“艰苦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面前,就看我们敢不敢承担。”2010年6月,卢龙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的鲁某等4人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件,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上级要求从快从严办理。经检察长指定,案件交给王丽主办。王丽发现侦查机关没有调取因为损害商业信誉给企业造成具体损失的相关证据,案件还存在部分证据不固定、证人取证地点不合法等问题。为了夯实固定证据,王丽撇下当时只有四岁的儿子,先后两次和办案组成员奔波4000多公里,赴辽宁、吉林等地的11个市县进行调查取证。炎炎夏日,白天取证,晚上赶路,她在取证时中暑晕倒了,在附近的诊所输了一瓶液,刚刚缓了过来,就不顾医生反对和同事劝阻,拔下针头返回了取证现场。用时21天,共查实、固定证据248份,最终确定企业损失121万余元。为掌握网络犯罪的特点,堵塞案件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她还专门到公安部网监局进行了学习和咨询。在法庭上,面对被告人的百般抵赖和多名辩护律师的唇枪舌剑,她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经过13个小时的庭审,法院最终对4名被告人作出了有罪判决。此案的成功办理,既有效打击了犯罪,又挽救了刚刚入驻卢龙企业的良好声誉,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情与法——以良善绘就司法工作的底色

2018年5月,卢龙县检察院受理一起涉嫌寻衅滋事案件,受害人何某因房屋拆迁补偿的问题与开发商发生纠纷,开发公司物业经理将此事告诉了尹某,尹某纠集李某等3人殴打何某,致其轻微伤。犯罪嫌疑人亲属多次找过何某,软硬兼施试图私了。何某担心开发商有一定势力案子会不了了之,就三天两头到检察院找领导。面对情绪激动的何某,时任公诉科科长的王丽总是端茶倒水热情接待,释法说理耐心答疑,细语劝慰温情安抚。她带领办案组成员认真审查案件事实,顶住压力,坚持秉公办理,使被告人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法庭上,何某眼含热泪,朝王丽竖起大拇指。案子结束后,何某私下要给王丽“表示表示”,被她严词拒绝。何某说:“我的案子赢了,有些人说我背后有人,我背后的人就是主持公平正义的人民检察官。”

扶贫工作中,平时省吃俭用的王丽,每次去贫困户家里都是既帮钱又帮物。有一次,她和同事利用休息日一起去贫困户家里打扫卫生,主人家过意不去坚决不让,她二话不说拿出500元钱交给村干部,让村干部找人帮助该户改善生活环境。

苦与乐——以坚守捍卫公平正义的权威

2019年7月,秦皇岛市院将北戴河新区公安分局侦查移送的一起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指定卢龙县检察院办理,院党组决定成立专案组,首先想到的就是王丽。当领导将这一重任交给王丽时,她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下来。当专案组第一次与侦查机关会商案情时,大家就感到了此案的疑难、复杂。当时已经拘留逮捕20余人,案情时间跨度长达数年,涉案人员较多且背景复杂,案件事实并未完全查清,每一名犯罪嫌疑人、每一起犯罪事实都需要做好定性定罪、固定证据等工作。王丽和同事们逐起核查追查案情,逐人定性定罪,马不停蹄往返于各个办案地点,阅卷、提审、研判、汇报、会商、撰写起诉书,每一个环节都付出了大量心血。最后案卷移交法院时,有厚厚的一百多本,摞起来一米多高。那些日子,她经常很晚还要赶回单位,连夜整理汇总一天的工作成果,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同事们后来才知道,从2019年8月开始,也就是这起专案办理的关键时期,王丽的身体已经出现不适,时常腰疼、腹疼,无法躺下睡眠,只得下床走动。但她却一直向大家隐瞒着病情。她的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劝她:“你就不能休息几天,好好检查治疗一下?”王丽却说:“没事,我能坚持,现在正是办案的关键时刻,等这起重大案件办得差不多了再去医院。”

在王丽工作日志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正是这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支撑着她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

生与死——以无我彰显蜡炬成灰的使命

2020年5月初,专案组去市检察院汇报案情,领导们发现王丽脸色蜡黄,满头大汗,询问她的身体情况,王丽面带微笑说:“没事,等过几天去查查。”5月18日,为了落实相关工作部署,王丽又加班整理材料,分析案情,直到疼痛难忍,才在家人强迫下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王丽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需要马上手术治疗,医院确定了两天后手术的治疗方案。就在手术前这两天时间,王丽仍坚持让丈夫把她送到单位,她说:“案子月底到期了,要尽快把起诉书写出来,等案子起诉后再做手术。”她在单位硬是又坚持工作了两天,直到5月20日半夜疼倒在办公桌前,才不得不进行了手术治疗。2021年春节前,手术后身体刚刚有所恢复,王丽就来到单位向领导要求春节后上班,她说:“我虽然没有力气像以前一样直接办案了,但是待在大家身边随时讨论疑难问题还可以,只要我还有力气说话,就要为办案出把力。”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她最后一次来到单位。

在整个治病过程中,王丽始终心系案件。在医院住院和居家养病期间,她经常与前来探望的同志们研讨案情,她用坚强的毅力和特有方式为这起重大案件的成功办理作出了贡献。王丽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信仰和追求,一名检察官的使命和担当。

霍增起:土肥专家扑身农田37载 当好果农“守护神”

霍增起,男,196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30多年如一日,霍增起工作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潜心研究果树管理理论。他积极培训农业技术骨干,推动建立果树示范园区,优化改善农田种植环境,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成为农民群众可信赖的朋友。2016年获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2018年获河北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同年被河北省农业厅评为河北省“最美农技员”;2020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农技员”。

一心为农 不断提升果农种植理念

霍增起在信都区农业农村局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已37年,为了提高果树管理技能,他大量查阅林果有关资料,自费学习先进管理技术,远赴山东蓬莱、山西运城考察先进管理经验。为了将邢台县苹果技术系统化、规范化,2013年,已经50多岁的霍增起考取了河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邢台县苹果园养分资源特征及高效水肥调控技术》受到导师好评。

毕业后,他学以致用,积极引领果农转变种植意识、改进管理技术,并提出了一系列更科学的技术措施:一是严格限制果树环剥扭梢,环剥就等同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摘心技术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变春季施肥为秋季施肥,变3、6、9月份施肥为6、9月份施肥,既提高肥料利用率又减少成本。三是变单施化肥为配方施肥,对于农作物需要的中微量元素应根据不同季节、针对不同品种,按比例、分时间依次加入。四是变盲目施肥为精准施肥,根据果树需肥规律合理安排施肥量,扩大减量施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五是变平整施肥为浅沟台畦施肥,既可浇大水,又可浇小水,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节水灌溉,有效化解果树大小年问题。六是倡导果园免耕生草,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果园微环境,提高果品品质。他的这些观点经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民都称他为“土肥专家”“活财神”。

悉心护农 做好果农的“守护神”

近十年来,霍增起几乎走遍了邢台各县市区果农的大小果园。他将玉米、小麦、花生、苹果、核桃等农作物的生育期管理要点,编成日历印发到群众手中。农户遇到疑问,只要翻一下日历,就会清楚某个月份该干什么事、怎么干。

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霍增起养成了天天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对异常天气十分敏感,并根据天气情况第一时间向果农传递管理信息。打开他的QQ日志列表,会发现从苹果、核桃、板栗到番茄、草莓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简直就是一个微型农技知识库。霍增起的“粉丝”多达14000多人,他们称赞他的文章和经验“绝对干货,值得收藏”。

甘肃静宁县果林局的一位同志多次请教果树施肥等技术问题,将霍增起解释回复的内容整理成“果树秋施基肥九问”,并署上“河北省邢台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霍增起”的名字发到了当地政府网站,供当地技术管理人员和群众学习。为便于服务果农和交流经验体会,霍增起参加了“山东北方果树交流群”,亲自为1000多人在线授课。

河南辉县的朋友邀请他给农民讲解核桃管理知识,可到了现场,果农越听越过瘾,非要听他讲桃树的管理知识不可……像这种临危受命的救场式培训,霍增起遇到过好多次。他常说,农民的一个电话就是命令,群众的满意就是最大的满足。

科技强农 促进果农增收致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霍增起建议,实现全民富裕,必须走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的路子,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帮助转变农民思路,普遍提升管理技术。

在培训初期,他针对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多的情况,接受能力弱和行动不便的现状,先后共编写80多万份“明白纸”、1万多本宣传册等培训教材免费赠送果农。他采用集中培训和入户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田间地头或果园挂一块黑板就是一个简易讲堂,边讲解边顺手扯下树枝,当场修剪整形,直观易懂,很受群众欢迎,有时一场镇村级培训就有700多人受益。同时,他还根据果树的品种、树龄、树势、树形和土壤等情况,在全县建立起高标准示范园30多个,并先后组织农民巡回参观4000多人次,到外地果园参观学习500多人次,开阔了果农的视野。2017年,他在示范园推广“双减增效”技术,提出了“开源节流”减施化肥的栽培模式,每亩减施化肥20%,减施农药15%,果品价格反而提高了10%以上。

在霍增起的精心指导下,宋家庄镇富家坡村刘银祥的苹果示范园连续三年亩产达到1.8万斤,亩效益3.5万元以上。浆水镇大寨村刘同山的1.3亩高产高效示范园,在果品市场价格严重下滑的不利形势下,亩收入仍达到3.6万元。

“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苹果梦”,霍增起说,要让邢台苹果走向世界,“我的梦虽小,一定会竭尽全力付出,终有一天会实现。”

张拴栋:救援队长倾力公益15载 扶危济困暖人心

张拴栋,男,1968年6月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春晖义工协会救援队队长。他热心公益,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参加公益15年来,他和志愿者们围绕敬老、扶弱、助残、环保、助学、救灾、募捐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长期为社会各类弱势群体提供爱心服务。累计服务时间达3000余小时,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达500余次。

捐资助学、热心公益,是贫困学子的“张爸爸”

“谢谢,谢谢好人,要不是有你们,我们家小云天就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了”,深州市辰时镇辛村11岁男孩张云天的姥姥握着张拴栋的手激动地说。2011年5月,张云天不幸被鞭炮炸伤眼睛,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左眼实施摘除手术,右眼有幸保住,但是视力不断下降。母亲张二丽离婚后独自抚养小云天,家境窘迫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张拴栋立刻组织深州吧友用半天时间筹集1万多元,在民政局、村委会的见证下,将善款全部转交到张云天姥姥手中,用于张云天的医疗费,并联系中医院为张云天的后期治疗提供免费救助。张拴栋家里并不富裕,但每当得知别人有困难时,总是倾力相助。像这样雪中送炭的事情数不胜数,他长期为贫困山区的学生捐款捐物,资助孩子们读完高中、考上大学;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为特困学生捐款等等。平凡而朴实的他用自己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感动着周围的人,那些被他帮助过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张爸爸”。

紧急救援、迅速出动,是市民心中的“第一救”

2016年,他筹建了深州春晖救援队,负责失联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的失联搜救,负责深州各种大型活动的安全保障等工作,并当选深州春晖救援队队长。同时,向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求助,募得冲锋舟、救援设备,组织队员多次参加心肺复苏术培训、水上救援培训,在深州及附近县市参与多次救援活动。

2018年9月张拴栋接到辛集市村民求助:下午一点有一辛集少年在石津灌区北口桥下不慎落水,请求救助。他带领春晖救援队及时赶到,立刻展开搜救。搜救过程中又发现一落水妇女,张拴栋带领春晖救援队不顾劳累,当即展开救援。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连夜搜救吉美超市附近离家出走女孩;冒雨救援清辉头70岁落水老人张群英;成功劝导厌世跳楼女子脱离危险;帮助大冯营乡董西河头村流浪老人找到家人等等,张拴栋带领的深州春晖救援队几年来协助寻找失联人100多次,溺水人员20多次,救助流浪人员10多名,获得锦旗70多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敬老爱老、传扬美德,是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在参加公益活动时,张拴栋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大堤镇东里窝村脉管炎患者孤寡老人康振林捐款近2000元;多次参加关爱环卫工活动,联系沿街门店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服务点12个;每个月都去养老院为老人们包饺子、剪指甲、理发、洗澡,为本村老人送去月饼等等。他用感人至深的敬老爱老故事感动并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抗击疫情、全力以赴,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张拴栋始终奔忙在战疫一线。他在微信群里,宣传抗疫信息,培训防护措施,多方联系组织防护、消毒用品,给每位志愿者一份基本防护保障。同时,他还在白家庄村党支部提交请战书,缴纳特殊党费,主动义务到高速深州西口、新白庄村东口协助执勤,并为执勤民警送去防护口罩和4套防护服。组织100多名志愿者成立了春晖抗疫先锋队。在高速路口深州西、深州东、白家庄村、高速带状公园、公共卫生间进行环境消杀,彻底消除病毒传播途径;在社区、小区、村委会等地疫情防控点执勤、协助公安部门、社区进行疫情防控情况核查登记,助力深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共筑居民群众生活安全防护网。

张拴栋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用一颗赤诚之心实现人生的价值,用踏实进取之心完成公益之举,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中国好人榜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