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时代新风

红色家风故事│程国宏:我们家的“书香梦”

2022-01-10 11:08:58 作者: 来源: 河北新闻网
分享:

母亲是一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农村人,她常说“文化兴邦,人人有责”,2012年,她从67岁开始,用3年时间写了100多首古体诗词,既有个人情愫,更有爱国情怀。父母有一个美丽的“梦”,就是农民的“书香梦”,他们用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印诗集赠阅村民,为村民建起大槐树公益书屋。

作者父母建立的大槐树公益书屋经常举办一些城乡文化交流活动。作者供图

母亲的诗是从顺口溜开始的。有一次,她和同学聚会,起初电话通知的地点不准确,当时没有手机,中途电话再次打到家里更正地点时,接电话的父亲已然无法通知早已出门的母亲,不由产生小小的愤慨,遂以诗奚落:“同学请客去固安,骑着洋车转半天。饭店位置没找对,饥渴劳累无人怜。”母亲看了哭笑不得,也小愤成诗:“愚夫之怒发冲冠,冷嘲热讽不着边。气急想租‘奔驰’去,怎奈囊中没有钱。”

这让我想到大文豪苏东坡与胞妹苏小妹以对联斗嘴的故事。如果家家吵架都如此“有文化”,那村风、民风里应该会有一丝书香味吧。

作者的父母在共同学习。作者供图

母亲最初写诗,每个人都认为她只是一时兴起,不料竟“玩诗成集”,3年坚持下来,有了可喜的成绩。

“一锄一镰一铁耙,一粥一饭一清茶。暮送倦鸟归林去,朝迎晨露润桑麻。”她是这样总结自己的。这首题为《我》的小诗引起了很多农民诗友的共鸣。西安著名画家丁翼之老师创作了一幅扇面,用的就是母亲那首《椿芽》:“廊下香椿芽正红,馋嘴老翁笑盈盈。操剪摘鲜闻良久,小碟把盏酒一盅。”很多孩子喜欢她那首《读书郎》:“我是小小读书郎,不喜奢华爱书香。今日立下凌云志,誓为祖国做栋梁。”

作者的父母在共同学习。作者供图

父亲年轻时在基层部门“耍笔杆子”,做人也像笔杆一样直。父亲生于1943年,先当会计,后写材料,成为当时河北日报、廊坊日报、廊坊地区有线广播电台特约通讯员。一年下来,累计写下并发表20余万字的新闻稿。至今,他还珍藏着当年的特约通讯员证。

父母同村也曾同校。年轻时为了生计,他们心中那个绚烂的文化梦,像缺少氧气的火苗一样熄灭了。直到儿女成人,孙儿孙女读到小学初中,他们才从生活的重负下缓过气来,重新拿起书和笔,一个作诗、一个写字,再度点亮“书香梦”。俩人互相扶持,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书屋成为村里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作者则成了孩子们的“课外辅导”。作者供图

母亲的诗集起名《农诗一百首》,书页一面是母亲的诗词,一面是父亲用钢笔抄录的手写稿,诗词与书法相映成趣,这是他们送给村民的一份文化礼物。父母以一句“老来莫道夕阳晚,渴望重登破浪舟”为座右铭,践行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他们的精神影响了周围很多人。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让书香穿越时空,绵远悠长。

如今,我们在村里办起了读书会,20多个孩子和十几位家长都参与到读书的行列,同时还加入了光荣的志愿者队伍。去年“七一”前夕,我们被固安县文明办评为最美志愿团队,大家倍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再接再厉,读好书、行好事、做好人。

(作者程国宏系廊坊市固安县固安镇朱各庄村村民)

关键词:红色家风故事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