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广大未成年人文明素养,近日,石家庄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作用,以仪表礼仪、餐饮礼仪、交通礼仪、观赏礼仪、游览礼仪、仪典礼仪为重点,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简称“六仪”教育)。
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将“六仪”教育和学校思政课以及课后服务结合起来,在思政课程和课后服务中加入“六仪”教育内容。结合学校各类活动在入学仪式、入队入团仪式、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中开展“六仪”教育。加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熏陶,在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文明祭祀、孝敬长辈等活动,强化尊师重教、感恩父母等传统美德在“六仪”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家庭教育涵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六仪”知识宣传和家庭教育培训,引导家长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手册、微视频等形式,教育未成年人衣着整洁、发型自然等仪表礼仪和公勺公筷、珍惜粮食等餐饮礼仪。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家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做示范、当榜样,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文明行为。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到社区、公园广场和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结合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研学实践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六仪”教育。积极开展交通礼仪宣传和实践,大力宣传骑电动车戴头盔、不闯红灯、有序停车等文明交通规范。丰富活动载体,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实践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六仪”教育体验活动,教育学生爱护环境、遵守秩序等游览礼仪。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提高广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挖掘社会教育的实践养成作用,结合文明实践“五个一”活动(参与一次家庭劳动锻炼、践行一次中华传统美德、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宣讲一次文明礼仪规范),凝聚起协同育人的合力,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记者 姜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