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文明时评

“清朗”行动持续深入 网络文明久久为功

2022-03-28 11:08:21 作者: 来源: 潇湘晨报
分享:

“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是由国家网信办牵头,工信、公安、文化、工商、新闻出版广电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网络空间治理行动,治理范围覆盖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址导航、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云盘、招聘网站、旅游出行网站等各平台各环节,是对网络空间的一次“大清理”和“大扫除”。“清朗”行动贵在长效治理,需要多个业态、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加强联动,还需要网民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

清除积弊 专项行动对症下药

去年5月,一段为偶像“打投”倒牛奶的视频在网络曝光,一条粉丝买奶、“打投”明星、倒奶的“产业”迅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饭圈”乱象在经历过无数次声讨后再次浮出水面。“饭圈”乱象只是当下互联网乱象的一个缩影,折射出网络空间的种种恶浊。在谣言、恶搞、暴力、炒作的充斥之下,互联网“负能量”满满,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早已成为民心所向、发展所需。

网络乱象危害几何?网络空间并非“独立王国”,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乱象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网民个人的安全与健康,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对受互联网暴力侵害最深的未成年人来说,因心智尚不健全,对不良内容缺乏鉴别力,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信息将产生更大的危害。网络空间治理应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成为真空地带。

面对这些问题,多部委联合行动,剑指网络乱象,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包括“清朗·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专项行动、“清朗·春节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等8个方面,从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址导航、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云盘、招聘网站、旅游出行网站等各平台各环节入手,打击整治网络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算法滥用行为,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未成年人网络环境,PUSH弹窗新闻信息,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等乱象,严格规范各类网络账号运营,一场网络空间的“大清理”和“大扫除”就此展开。

经过一年的整治,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饭圈”对立等一系列网络乱象均得到有效遏制。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情况。发布会上披露,2021年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200万余条,处置账号13.4亿个,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应用程序、小程序2160余款,关闭网站3200余家。

据介绍,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问题开展整治,将具体包括10个方面重点任务:打击网络谣言,整治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整治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乱象,规范传播秩序,算法综合治理,整治春节期间网络环境,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去年开展的“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专项整治行动”和“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今年还要持续推进。

有效遏制 网络生态日益向好

近年来,网络直播、短视频发展按下了加速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成为直播和短视频商业化的红利期,流量成为商业价值的尺度。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催生了网络暴力、无底线蹭流量、高额充值打赏等各类失范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不难预测,2022年,短视频领域仍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竞争的主舞台。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在治理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方面,将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劣迹艺人违规复出、被封账号违规“转世”等七类问题。

此外,今年将持续推进“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处置假冒、仿冒、捏造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组织机构名称、标识等以假乱真、误导公众的账号;依法从严处置利用时政新闻、社会事件等“蹭热点”、借势进行渲染炒作的账号,发布“标题党”文章煽动网民情绪、放大群体焦虑的账号;强化网络名人账号异常涨粉行为管理,严格清理“僵尸”粉、机器粉,坚决打击通过雇佣水军、恶意营销等方式的非自然涨粉行为,确保粉丝账号身份真实有效。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屡禁不止。今年“清朗”行动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将全面清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生科普等领域的谣言信息,打上标签、做出明示。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对敏感领域、敏感事件产生的各种信息加强识别;对影响大、传播广的无权威来源的信息及时查证。建立溯源机制,对首发、多发、情节严重的平台和账号,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建立健全治理网络谣言工作机制。

与一年前相比,如今的“饭圈”、互联网账号运营等网络乱象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网络生态日益向好。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很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要做到长治久安,还需要长期的工作。“清朗”行动始终坚持边治理、边总结,坚决维护网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不忘帮助互联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塑逻辑 让“饭圈”走进“正圈”

近年来,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粉丝之间的流量争夺与资源矛盾在互联网空间掀起惊涛骇浪,谣言诽谤、流量造假、网络水军、集资打榜、恶意控评、黑公关、人肉搜索……“饭圈”不良行为和现象频频出现,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让本该受到重视的社会新闻被铺天盖地的“流量”霸屏所淹没,一时间无数网民深陷“信息茧房”,对“饭圈”乱象深恶痛绝。

整顿“饭圈”平台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题中应有之义。2021年5月8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发布会,“饭圈”乱象被列入治理重点。行动开展以来,新浪微博全面下线超话模块中明星、CP、音乐分类排行,并严禁在超话中出现应援打榜模块,严禁违规集资行为。几乎所有供粉丝活跃的平台,都消失于“清朗”之中。

解决“饭圈”乱象须从源头斩断利益链条。2021年9月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通知》细致地将“饭圈”乱象的治理,延伸至“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唯流量论”,“坚决抵制泛娱乐化”,“坚决抵制高价片酬”等,并明确指出,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得播出明星子女真人秀节目等。

重塑“饭圈”逻辑要以法为本、依法治理。过去一年,国新办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重点网站平台“饭圈”乱象治理考核办法》《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为彻底清理“饭圈”乱象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集中整治,2021年累计清理招募水军、推广引流违法违规信息262万多条,查处网络水军沟通联络账号群组290多万个,处置问题商家1.2万个、问题商品15万多件,下架关停APP、网站300多家,有效遏制了乱象的滋生蔓延,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效。与此同时,针对多起明星“塌房”事件,国家网信办明确“零容忍”态度,要求“全面整治劣迹艺人违规复出、被封账号违规转世”。

粉丝崇拜偶像明星,艺人渴望获得关注,平台追求流量效应,这一切都无可厚非。但是,当青少年追星的朴素情感被误导,当艺人踏上了造假的“捷径”、违法丧德,当平台唯利是图、底线失守,价值观一旦失准,网络空间必将乱象丛生。整治“饭圈”文化,廓清网络空间,既是对亿万网民的权益保障,也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让粉丝文化“向阳”生长的正确之路。

行稳致远 持续深化网络治理

网络暴力、“饭圈”乱象、恶意拉仇恨、谩骂……这些网络不文明行为正面临更加严格的限制。

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剑指“饭圈”乱象、互联网账号运营乱象等15类互联网违法违规问题,取得了明显扎实的成效,“清朗”也被一些媒体评为去年的网络热词。

2022年,“清朗”行动仍将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问题开展整治,具体有全面整治劣迹艺人违规复出、重点整治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着力整治网络暴力等,期待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深入推进。

在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里,“严惩”“坚决整治”“严厉打击”“强化违规处置”“依法从严处置”等措词多次出现,它们针对的正是“色、丑、怪、假、俗、赌”等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违规PUSH弹窗推送、煽动网民情绪的“标题党”文章……具体的惩罚、有力的行动,才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成果。

此次“清朗”行动及时、必要,给网络不文明行为当头棒喝。网络空间本就不是法外之地,更应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

据了解,今年系列专项行动将做到“三个更加突出”,即更加突出回应网民关切,更加突出对症下药,更加突出效果导向。这也提示我们:网络乱象容易反弹回潮,一些顽疾仍然存在,再加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清朗”行动仍需抓住重点、持续深入、久久为功。

正如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指出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多个业态、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同时也涉及多个责任部门、多个领域,所以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同时还要强化行业自律,发挥行业组织、社会组织的自律作用。

更重要的是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平台的主体责任意识怎么样、工作措施落实得怎么样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就是要动员广大网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局面。

关键词:网络文明,清朗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