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城市建设理念,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列为文明城市创建重点任务,按照“科学管理、便民惠民、常态长效”的原则,着眼于办好群众身边实事,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由市房管局负责连续三年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列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累计投资25.8亿元,大力推进全市1064个老旧小区改造,延伸管理链条,提升服务水平,惠及50万余人,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精准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住“清、建、美、智”四个方面。
一是清除私搭乱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私搭乱建现象,公共空间被严重挤压,引发环境卫生、乱停乱放、消防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从2017年开始,邯郸市以清除私搭乱建、清理破窗开店为突破口,全市社区小区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200万余平方米。
二是整修基础设施。对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特别是“五室”建设,投入4000余万元,扩容36150平方米。针对供水、供电、分类垃圾箱等9项群众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累计改造管网82公里,硬化路面25万平方米,更换增设照明设施1万余盏,停车位13473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三是优化美化环境。清理非法小广告43万余处,粉刷墙壁168万平方米。累计植树22万余株,增绿补绿13万余平方米,打造精品游园广场320余个。
四是打造智慧社区。全省首家开发并投入使用“互联网+社区服务”智慧小区管理平台系统。安装进出口人脸抓拍、安防监控中心等智能化管理手段,投用后可为居民提供智慧监控、智慧消防、智慧医疗等12大项服务。目前30个“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中。
改造后的智慧社区。
探索“红色物业”,推进管理常态化
积极探索“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有效解决老旧小区物业常态管理的难题。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体系。明确“党管物业”的思路,通过构建“红色物业组织领导体系+市场化运营分级管理模式”,街道办成立红色物业管委会、社区成立红色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小区成立服务站和物业联盟。全市建成67个红色物业管理服务中心、139个红色物业管理服务站、112个红色物业联盟。
二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不计报酬为小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了物业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和缴费积极性“三提升”。2020年以来,“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活动700余次,服务时长85690小时。
三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定期召开联席会,党群共同商讨问题,成为沟通新纽带,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疫情防控、创建文明城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已有560余个小区推行“红色物业”管理模式。
整合资源,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毫米”
将完善便民服务功能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部分,打造便民服务综合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满足生活、学习、休闲、医疗等各种服务。
一是重规范。针对便民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种类不全,邯郸市将便民服务规范管理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之中,清理阻塞交通、卫生隐患等400多处,建设惠民设施、划线经营500余处。
二是全覆盖。充分利用废弃厂房、金边银角,因地制宜建造运动场地、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等。邯郸主城区241个社区1342个小区已基本实现“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惠及群众100万余人。
三是育特色。整合居家养老、文体休闲、医疗诊所、超市等生活服务资源,集中打造9家便民服务中心,推广“一站式家门口服务”。优化了城市管理水平,留住了城市“烟火味”,提升了文明城市的温度。
小区公园建设。
搭建活动载体,提高市民参与度和满意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城市建设理念,着眼于丰富市民文化生活,通过搭建各类活动载体实现居有所乐、老有所依、幼有所教。
健康宣讲活动。
一是立德铸魂,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建好用好道德讲堂、善行功德榜,运用“惠民帮帮团”、专题展览、主题教育,开展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典型引领、精神引领,用群众语言讲群众身边人、身边事,让群众感同身受。
二是弘扬新风,创建温馨的邻里关系。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组织社区居民共度元宵、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举办社区邻里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为居民搭建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打破家庭的小圈子,形成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社区文化氛围,更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是志愿关爱,疏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依托全市241个社区志愿服务站、4689个志愿服务组织、130万志愿者,深入老旧小区开展面对面、分众化的特色志愿服务。举办“爱心超市”,每周末进小区开展医疗义诊、应急救护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家政服务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爱心超市”已经连续开展5年,累计走进100多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500余场,让群众精神上有收获,物质上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