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群众居住环境更舒适宜居;小街巷改造,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让母亲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挖掘城市边角地建设口袋公园,让市民“转角遇到绿”……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近年来,邯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群众满意为最终标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深化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城市更有温度,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日余晖下的胡服骑射雕塑。邯郸市文明办提供
问需于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改造前想把房子卖了,都卖不出去。改造后,路平灯明环境美,住得哪都舒心,再也不想搬了!”日前,说起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家住丛台区朝阳路11号院的居民王春兰颇有感触。
11号院是有3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环境脏乱差,长期缺乏物业管理,甚至曾发生过小房夜间接连被盗现象,居民怨声载道。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院后,通过修缮屋顶防水、更新污水及热力管道、公共区域亮化绿化、增设停车位及健身设施、引进专业物业公司等“内外兼修”系列工程,小区“颜值”“气质”双提升,居民们“白天晚上都放心,男女老少都欢喜”。
老旧小区改造后的铁路大院小区主路。邯郸市文明办提供
坚持以人为本、问需于民,邯郸每年初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征集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积极回应群众对居住环境改善的愿望,该市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了“9+X”改造思路,即违建拆除、楼顶防水改造、楼体内外改造、线路改造、管道改造等九项必改内容,同时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依据不同小区情况,自行确定部分改造内容,努力把老旧小区改到居民心坎上。
去年,邯郸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65个,今年计划完成728个,通过观摩评比等机制,调动各县(市、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改造任务,进一步补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短板,优化配套功能,推动城市更新。
“现在路宽了,还有停车位,接送孩子安全多了。”邯郸市丛台区亚太南门路长度仅300余米,但分布着3所学校、1个大型社区、50余家沿街门店和1幢大型写字楼。每到上下学高峰期,车辆拥堵严重。去年,邯郸市对此路段进行改造提升,将道路从3米拓宽到9米,增设了便道,施划了停车位,方便了群众出行。
寻常巷陌,也是市民生活聚集区,直接关系群众生活质量。为实施好“最后一公里”改造,邯郸坚持开门搞整治,城市管理部门通过在当地媒体开设“小街巷换新装,邀您来参与”栏目,充分征集群众意见,分类归纳后融入小街巷改造方案。同时,组织市容、环卫、园林、乡办(街道)走访周边群众,开展联合摸排调研,从便道路面、公共设施、市容环卫、公益宣传、绿化景观、路灯照明等六个方面收集背街小巷存在的问题,逐一造册、建立台账。
改造后的特色背街小巷电影公司路。邯郸市文明办提供
去年,邯郸完成了主城区542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同时按照“提升品位、突出特色”的原则,重点打造了85条精品样板街路,除改造路面、管网、绿化外,还按照群众的意见打造了拥军宣传、学生安全教育、邯郸历史文化宣传等特色小街巷,全面提升城区基础设施水平和品位档次。
主城区施划公共免费停车泊位近4万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停车贵问题;主城区核心区域小学、幼儿园学生及护送家长上下学免费乘坐公交车,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三点半难题”得到解决;市第一医院东院区、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复兴院区开工建设,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邯郸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结合年度重点民生工程、民生实事,针对文明城市创建中存在的短板及不足,今年明确了60项重点任务,包括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社区建设提升、交通及停车秩序治理、违规广告治理、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集贸市场治理等多方面内容,通过下大力整治死角顽疾,规范城市管理,全面提升文明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共建共享,夯实文明创建群众基础
照顾80多岁的公公婆婆,陪伴脑梗后逐渐恢复自理能力的丈夫做康复训练。6月15日,虽然早上8点刚刚上夜班回来,48岁的靳小芳忙得一上午没顾上休息。
靳小芳是复兴区彭家寨乡王郎社区居民,多年来,她孝老敬亲,任劳任怨,靠柔肩撑起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前不久,她们一家获得了邯郸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社区民风特别好,谁家遇到这类事儿,都会这么做的。”靳小芳说,王郎社区是个城中村,老年人比较多,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社区附近的一个饭店会免费给75周岁老人举办饺子宴;社区还给老年舞蹈队买衣服,安装健身器材,鼓励老人参与社区各类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
复兴区王郎社区为老人举办饺子宴。邯郸市文明办提供
今年3月,邯郸市公布了1260个“邯郸市文明单位”、2008个“文明家庭”、1万个“邯郸市文明市民”名单。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推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去年以来,邯郸市深入开展“建文明城市、创文明单位、做文明家庭、当文明市民”活动,发挥文明单位支撑作用、文明家庭涵养作用、文明市民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唱响“邯郸发展我尽责、我出力、我奉献”主旋律,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共享成果”的浓厚社会氛围,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全程推进、全员参与、全域覆盖。
建文明城市。重点在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市容秩序、市民素质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在2022年全国文明城市顺利复牌基础上,确保2023年高质量通过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验收。
复兴区沁河郊野公园成了邯郸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聂长青摄
创文明单位。重点开展“两优一帮”活动,即优化单位环境和窗口服务,健全便民设施和功能,规范服务流程,打造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常态化开展文明单位深入基层结对共建活动,结合部门职能,帮助社区面向群众开展政策宣讲等活动。
做文明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把文明家庭作为传播文明理念、促进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载体,以家风带民风、促社风,共建幸福家庭、和谐社会。
当文明市民。重点推进文明交通、文明养犬、文明志愿实践等活动,用群众身边可学可做、可敬可及的文明道德典型,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带动广大市民群众齐参与、作贡献。
邯郸市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文明城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目前,全市130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弘扬新风正气,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武安市、临漳县晋位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3个、单位25个、家庭3个、校园9个,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常态长效,持续拓展创建成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偏重,邯郸空气质量曾多年徘徊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十位”。
让空气更清新,让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近年来,邯郸大力推进精准治污、科技治污、铁腕治污,坚持减煤、压能、治企、降尘、控车全面发力,加快邯钢老区、邯电退城搬迁,平原地区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去年成功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十位”。
蓝天白云下的邯郸机场。邯郸市文明办提供
以“退后十”为新起点,邯郸深入总结“退后十”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将之固化为制度和机制,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
“不仅要改得好,还要管得好、保持得住。”为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邯郸市出台了《关于开展“红色物业”全覆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积极构建红色物业组织体系,把党组织嵌入物业服务机构,发挥党员志愿者等群体服务社区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共商共议共建共享的长效管理机制。
目前,邯郸市已全面推广“红色物业”管理,通过构建“红色物业组织领导体系+市场化运营分级管理模式”,街道办成立红色物业管委会、社区成立红色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小区成立服务站和物业联盟,全市建成67个红色物业管理服务中心、139个红色物业管理服务站、112个红色物业联盟。
复兴区百家街道六二社区红岗之家。邯郸市文明办提供
不仅是老旧小区实现长效治理,邯郸还建立健全了城市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城市公共秩序管理、窗口便民惠民服务、集贸市场创建等10项长效机制,通过组织“文明服务 提质提效”竞赛、文明校园创建、文明诚信市场和文明城市商户创建等系列活动,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在复兴商贸城,党员商户亮身份、比服务,引领带动500多户商户诚信经营,推进了文明诚信市场和文明诚信星级商户创建。目前,共有71户党员经营户、“诚信星级商户”获得授牌。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邯郸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全市整体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成立市建城办,由市建城办牵头抓总,市直有关部门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各县(市、区)落实属地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建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凝聚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合力。
让城市因文明更美丽,让群众生活因城市文明更美好。邯郸将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城市环境面貌、形象品位,让群众时刻感受到身边发生的变化,为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