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准,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引导各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突出教师主体,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育培训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各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培训,不断加强教师政治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水平。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注重在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先试先行,为有效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课堂阵地,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黄骅、海兴、运河区等学校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统筹安排,在教材课程的基础上加入课外内容创编特色课程,定期组织教研组研讨优秀的教学设计并在全校推广。在充分发挥思政课主体引领作用外,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教学,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培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突出活动引领,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学习
献县、沧县、孟村、新华区等学校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主题手抄报比赛、主题黑板报比赛以及主题演讲活动、红色教育活动等,营造了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深刻的民族团结教育和熏陶。
突出载体打造,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注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和“有形有感有效”的形式,着力在校园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窗口、走廊、园地、展板等实体化的宣传阵地,精心打造了文化墙和图书角,潜移默化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此外,海兴县实验小学、新华区实验小学积极与西藏札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新疆轮台一小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促进了各族师生之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