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石榴花开 > 地市动态 > 保定

保定市民族学校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022-07-01 20:27:59 作者: 来源:
分享:

近年来,保定市民族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抓手,建构“三大体系”助力主题教育的教育网络,使主题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一、建设理论团队,打造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体系

保定市民族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保定市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初级中学,2020年被省民委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14个试点校之一。该校校长马惠斌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能是一阵风,这项主题教育要抓牢抓实,要进课堂、进头脑、进思想。”学校成立了以马惠斌校长为组长的理论研究小组,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定期学习探讨,教师分工合作,学习研讨,编写学校读本两册、三字诗歌《石榴情》一册,阐述对“四个共同”认识的理论文稿十三篇。组织有关主题教育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堂实录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十九节、优秀课堂实录九节、获省级奖励的优质课两节。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学校成就了一批思想、能力都过硬的教师团队,将对“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聚焦课堂这个主阵地,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学习平台。

二、聚焦课堂主阵地研究,构建知、能、情兼容的课堂教学体系

建构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努力建构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讲故事、演故事的体验式教学中体会家国情怀。讲《促进民族团结》时,学生表演情景剧《天山情》,切实感受民族地区的发展,用身边榜样保定学院支教教师荀轶娜的事迹加强学生情感的共鸣。美术课充分利用欣赏和绘画,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美丽和魅力,在实践中学会欣赏和热爱;音乐则在各民族音乐欣赏、乐器鉴赏和学生演唱、演奏等方面对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熏陶。养成点滴润泽的教学习惯。语文组从教材中选取36篇古诗文进行创造性的诗意解读,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感动于中华文化的魅力。英语课将教材内容巧妙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如讲丝绸之路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省份和地区的民族文化和习俗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瑰宝。打造理科情境教学的新格局。平面几何教学时,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建筑、服饰图片融入,既提炼出其中的数学图形,立体直观地讲解了数学知识,归纳出数学原理,又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各民族文化中都含有共同的科学规律、共同的审美情趣;物理科《民族体育中的力学》等系列课程的设计,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达到科学理性的高度;生物课中民族生态文化的介入,让学生理解我们中华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为保护生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注重文化活动,打造校园内外全方位衔接的教育浸润和辐射体系

助推知识与能力衔接。学校充分利用楼道、宣传栏、教室践行园地、画屏等,让学生抬眼就见民族知识,启齿就能畅谈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在班会、板报比赛、旗下讲话、读书、广播、演讲、征文、校报,甚至跑操口号中加入主题教育内容,使广大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主题教育的浸润与陶冶,既厚植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又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达到主题教育入心入脑提高能力的目的。关注学校与社会衔接。举行亲子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家校同看《同心共筑中国梦》专题片活动……一次次小手拉大手的亲子活动,让各个家庭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的主题教育中来。带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社区做义工,到敬老院、街道做政策宣传员;组织校代表队多次参加陀螺、蹴球、毽球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真切地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学校的系列主题教育效果显著,教师们在主题教育中受益匪浅,去年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奖励的达到65人次,较上一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知能并重的教育模式,让学们的整体素质取得很大提高,去年参加省市区级比赛并获奖学生达到85人次,较上一年提高11个百分点,考进省示范性高中的人数也继续攀高,毕业班学生的保优率达到244%。

关键词:保定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编辑:赵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