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县王集乡南小张村干净整洁的新民居小区。
全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组建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3支,乡(镇、街道)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1个,行政村(社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123个,拥有志愿服务队伍3343个、志愿者65.4万名
近日,走进饶阳县北善旺村,以善文化为主题的宣传语、墙画、景观石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现在大家有标杆、有榜样,家家户户比的都是谁家干净利落、谁家能勤劳致富、谁更孝顺老人。”北善旺村党支部书记许书云说,他们充分发挥道德评议的作用,说事迹、评典型,把村里的好婆婆好儿媳、帮带的致富能手的事迹拿到评议会上,村民们一起评、一起论,并通过宣传栏、展牌等方式大力宣传选树出的先进模范和好经验,引导村民们自觉破除陈规陋习,争当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从而使好的乡风一点点树了起来。
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衡水市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
“婚礼总共摆了5桌席,每桌不超过380元,严格按照村规民约规定执行。而在过去,流水席一吃就两三天。”近日,回忆起村规民约公布后村里举办的第一场简办婚礼,冀州区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孙立虎印象深刻。
孙立虎介绍,过去村民结婚攀比之风盛行,去年新庄村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根据本村村情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根据村规民约规定,婚庆每桌用酒总价限100元以内,喜烟限每包7元以内,宴席饭菜以大锅菜为主,标准不超过8个菜(四荤四素);村民结婚前要向红白理事会报备婚礼准备情况,一旦有超出规定的情况,村干部会去家里做工作。
如今,婚俗改革在新庄村推行已有1年多时间,婚事简办在村内蔚然成风,村民负担减轻了,乡风文明水平也提高不少。
村规民约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衡水市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的自律规范作用,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作为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制发了《衡水市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引导全市4994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等各类规则,指导村“两委”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后,将红白事办理等内容纳入新村规民约,并明确办事标准、规模和处罚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省级移风易俗示范乡镇8个、示范村91个,建起“流动大锅台”800多个,每年可为农民节约红白事费用10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
在深州市大堤镇城东村的文化大院内,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典型引路,立文明标杆
春暖花开时节,走进饶阳县王同岳镇崔口村美丽庭院示范户崔大树家,小院里花花草草错落有致,菜畦里生机勃勃。“这些年日子越过越好,就总想着把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让老人住得舒服,也能给村里增光添彩。闲暇时,左邻右舍都爱来我家。”崔大树说。
“现在串门,谈论的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互相比着看谁家更美。美丽庭院评选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民素质的大事。我们将美丽庭院创建作为推选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优秀家庭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从家家美向全村美迈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崔口村党支部书记崔亚磊介绍。
不仅有美丽庭院评选,还有涵盖面更广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衡水市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村形成了以星多为荣、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一块十星级文明户的门牌,不仅成了乡风评议的有力抓手,还推动了农村家庭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万余户家庭挂牌。
几十年如一日义务赡养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家庭子女,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感动中国人物、枣强县南臣赞村村民林秀贞;20年精心照料患病母亲,多年照顾瘫痪哥嫂,孝行至善的全国道德模范、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张志旺;不顾自身安危冲进火海勇救他人的第八届衡水市道德模范、饶阳县东里满镇小堤村村民符爱莫……
一个个文明标杆,一个个道德模范,对群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近年来,衡水市出台了《关于选树宣传一批重大先进典型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选、学习宣传活动,促使先进典型如源头活水般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全市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人、中国好人18人、河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8人、河北好人93人,3个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15个家庭获省级文明家庭称号,推动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衡水市桃城区前铺村村民在村内的休闲广场上荡秋千。
创新实践,育文明沃土
“遵守规则、车不乱停;路面平整、无水无坑;美丽家园、墙面洁净;公益宣传、素质提升……”桃城区赵家圈镇前王家村宣讲员王满江经常为村民们朗读自己编写的创城顺口溜。在衡水,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以各种方式走进百姓的生活。
为打造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衡水市坚持因地制宜,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培育特色,在组织体系、阵地建设、活动内容、动力机制、工作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目前,该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组建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3支,乡(镇、街道)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1个,行政村(社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123个,拥有志愿服务队伍3343个、志愿者65.4万名。近年来,全市上下不断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热潮,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景县建成包含1个总队、17个大队、1232个小队、9个特色支队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该县主动收集群众的各种诉求和建议,在双向互动中丰富志愿服务“菜单”,实现“点单”,推动志愿服务模式向多元化转变。该县还在全省率先开发了志愿服务“点单”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平台将群众需求和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真正实现了从“上菜”到“点菜”的根本性转变。
武强县周窝镇采取镇、村一体打造,确立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一起抓的模式,利用理论政策、扶贫帮困、文艺健身、道德评议、义务巡逻、巾帼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以身边事讲大道理,以亲身经历话乡村振兴,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
深州市把乡村文化大院作为重要抓手,采取政府帮建、文化能人自建、企业捐建等形式,大力创建乡村文化大院,形成以乡村文化大院为中心、以基层群众为主体、遍布城乡的小微文化圈,通过组织开展基层宣讲、专题文艺汇演、创办文化墙等,采取寓教于乐、接地气的形式,让党的好声音第一时间“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