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时代新人

张洪瑞:四十载铸诚信德馨燕赵

2023-05-15 10:06:08 作者: 来源: 人物周报
分享:

张洪瑞在商场与员工交谈

张洪瑞是黄骅市黄骅镇楼西村人,信誉楼集团创始人,河北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

1984年,他带着五十多个农民进城创建“信誉楼”,恪守无信不立的经商理念,对员工、顾客、供应商讲诚信,1986年首创“售货信誉卡”,40年来坚持凭卡无理由退换货,传递着诚信的温暖和力量。

如今,“信誉楼”已从一家营业面积280平方米、员工30人的小卖场,发展为拥有43家连锁门店、年营业额超200亿元的大型百货集团。

时间回到过去的某一天,两个年轻的业务主管埋头站在张洪瑞的面前,那一刻,屋子里寂静得有点可怕。然后,他们听到了一个近似含泪的声音,声音不大,话也不多,但是却像海浪一样猛烈地撞击着他们的心。

“你们这是砸我们信誉楼的牌子啊!”

沉默了一会,一个业务主管抬起头有点委屈地说,“我们也是随行就市定的价格”。

“价格定得太高了,加价率高出了公司的规定。做生意不能赚昧心钱,加价率高也是不讲诚信。”

另一个业务主管小声辩解道,“可是,外人又不知道我们进的便宜,我们可是辛辛苦苦直接找到生产厂家才换来的便宜价格。”

张洪瑞急迫地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咱也不该赚这个钱,这是昧心钱。做生意,监督咱的靠的不是外人,而是咱自己的良心。”稍后,他缓解了一下情绪说,“你们的辛苦我理解。现在,你们马上把定高的价格降下来,并且尽快在电视台做致歉广告,明确表示退还多收的货款”。

于是,当天晚上黄骅电视台就播出了一则令观众惊讶的致歉广告:“黄骅信誉楼不慎售出一批加价过高的西服,总经理张洪瑞特向广大消费者致歉,并请买到这批西服的顾客到商场领取多收的退款。”

那段时间,收银员着实忙碌了一阵。那是1993年年底,黄骅信誉楼发生的“西服退款”事件,让人们记住了信誉楼。他们的真诚,换来了顾客的信任。随之,新的问题来了。顾客中有一位故意把穿了一个月的鞋拿来换新的。还有的顾客把已经买回家的布料,发现自己提供的尺寸短了,或对颜色又不满意了,也拿回来退换。

主管一见这事向领导汇报说,鞋子已穿旧,布料已扯下来了,这还怎么卖呀,明摆着赔钱啊。张洪瑞耐心地对主管说:“故意来退的,终归是极个别的,退给他就是了。再说,这极个别的,随着咱们的态度也会改变过来的。人心都是相互影响的。买了块布觉着不合适的,你不给她退,她损失的就是整块布料。而对于我们来说,可以降价处理啊,比顾客的损失小多了。”

主管明白了领导的意图,频频点头。

还有一年,信誉楼经营了一批甩脂机,正值热销市场时,他了解到它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于是在顾客还没有一个提出退货的情况下,他果敢决定,全部召回已售出的甩脂机,并由公关部经理亲自上门将货款退回,并向顾客致歉。这样做的结果是,价值13万元的商品最后被拆卸成零件卖了废品。

1984年创建信誉楼之初,张洪瑞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靠信誉赚钱。他说:“对于信誉,我就是傻小子拾柴禾——就认那块地。离了那块地,怎么都不行。”于是,就有了1986年全国第一张信誉卡的问世,所有售出商品都实行保退、保换、保修。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信誉楼经历了万水千山。张洪瑞也拥有了丰富的人生,如今的辉煌荣耀包含着以往难以述说的艰难和快乐。对于这个问题,他并不发出感慨,只是习惯性地喝一口水,微笑一下。他随身携带的那个水瓶,很朴素,已经用了很久。他的衣服也很朴素简洁。有人说他节俭,他说,“我其实不是刻意追求节俭,我只不过是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我提倡享受生活,但反对资源浪费。”

尽管张洪瑞离开老家多年了,可楼西村的老人们都知道他是个好孩子。19岁那年,他到黄骅县煤建公司当临时工,负责给挖河工地的煤点送煤,由于干得出色,被破格安排到了县食品公司。在食品公司,收猪、杀猪、送肉全套的活,他样样都干,很认真很踏实。

有一次,他骑着车子,驮着一百多斤的肉,顶着大风往下面的肉站送。到了中午时分,突然狂风四起,沙尘扑面。他使劲骑啊骑啊,可实在骑不动了。又累又饿,于是他就停下车子,拿出秤,平平地称上二两熟肉,犒劳了自己一顿。然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放进公家的钱袋中,当时就他自己一个人。

后来,他回农村务农。他的为人还是备受欢迎,先后当了小队委员、会计、生产队长。

当队长时,他带的队劳力少而弱,以前干活总当小尾巴。他当队长后一切尊重规律,按节气时令行事,尽管是干农活,也讲究张弛有度,合理分工。当时,还是大集体的年代,他就自己用上了生产责任制。到了割麦子的季节,他把麦田分成块儿,包片到个人,并说好谁割完了谁歇着。于是大家比着干,很快就割完了。捆麦子时,他也把大伙儿分成组,再根据劳力强弱派活儿,体弱的人干轻松的活儿,比如在前面编捆麦子用的草绳,或者在后面拾麦穗,强壮的人干力气活儿,捆麦个儿,中等的劳力抱麦莆子。如此一来,活儿干得又快又轻松。

在生产队里,多吃多占、优亲厚友的事,他从不干。一次,他叔叔迟到被扣了工分。老爷子特别生气,脱鞋揍他。张洪瑞笑着跟叔叔解释:“叔,您先别生气。规矩是订给大伙的,您老也不能例外。”

从当年的生产队长,到如今信誉楼集团的创始人,他还是从前的那个他,真实、简单、纯粹,从未改变。内心有温度,世界就不荒凉,这是他生命的能量。

某一年,有一家大型商厦在黄骅建成开业。有些主管担心信誉楼受影响,觉得应想办法阻止它发展起来。他说:“想阻止它发展起来可能很容易,但我们不能这么做,就像生物界需要生态平衡一样,市场同样需要平衡。只有让更多的商家发展起来,这个市场才能更吸引人,大家才能都得到发展。”

每逢节假日顾客特别多,信誉楼停车场上的自行车停不开,他们曾打算在合同到期后将楼侧的电话亭挪走。因为停车场对面也有一个电话亭,并不影响人们打电话。开电话亭的人得知后很激动,说他们家几口人的生活就靠这个电话亭。张洪瑞和大家分析了一下,挪走电话亭虽能多放几辆自行车,但让对方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这样的事不能干。

四十年来,信誉楼从企业机制、体制上形成了完美的契合,有了忠实于企业的管理干部,有了切实为他人着想的员工,有了庞大的信誉楼顾客群。当下,新兴业态与网上购物持续分流着传统百货店,消费客群流失让百货业倍感压力,而信誉楼却以轻松的脚步,向外良性复制。如今,信誉楼在省内外已拥有43家连锁门店。

1988年通货膨胀,物价大幅上扬时,信誉楼也没跟风,依然坚持合理定价,成为当地市场上的“信誉象征、服务样板、价格标尺、购物向导”。1990年10月的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张洪瑞自豪地说我们信誉楼成功了。他说,“尽管我们账面上没赚到多少钱,但我们赚取了非常宝贵的无形资产,那就是信誉。我之所以说信誉楼成功了,是因为我们创下了一块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确实讲诚信的牌子!

一直以来,他看重的,的确不是金钱,而是在顾客中的信誉。彼得·杜拉克有句名言:“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这天不一样,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张洪瑞把信誉牢牢放在心上,它就是信誉楼的未来。

早在1996年,张洪瑞就提出一个比较有温度的说法,“我不认同把顾客当成上帝,我倒愿意把顾客当作亲人朋友。这样,你会欺骗他吗?一定不会”。这就是“视客为友营销法”。

有一天下午,农村打扮的母子俩来到箱包组,想买个装衣服的箱子。儿子看中了一种密码箱。当得知价格为210元时,母亲皱起了眉头,有点为难的样子。导购员深知家长不易,笑着说,“学生一般不买这种密码箱,一则太贵,二则学校都备有衣柜,她指着另一种箱子说,这种既便宜实惠,又防潮,放在衣柜里大小适宜,很多学生都买这种。”儿子便同意了,母亲也开心了。信誉楼考虑的不是怎样多赚钱,而是怎样帮助顾客买到适合的商品。

有人说,信誉楼这么大方,是赚到大钱了?也不是。经商是一门学问。跟他一起创业的多是农村来的,对经商一窍不通。一次,他们去采购做针线活用的顶针。人家问:“给你们发100个怎么样?”业务员点头说行。货到后才发现,这“100个”是100件。每件100个,共一万个。

还有一次去南方采购棕丝,当时没货,就把空白“供销合同”留在那里,让他们有货后代为办理,结果给发来了两车皮质量次价格高的甘蔗。更严重的是有一次去天津进三合板,给对方汇去15万元,再找那位当时答应的天花乱坠的供应商,却找不见人影了。这对刚刚创业的信誉楼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张洪瑞一夜未眠。但他对责任人没有一句责备和抱怨。坦然地说:“就当花钱买教训了”。

张洪瑞并没有因此对顾客、对供应商失去真诚。

先说对顾客。那时布料柜组购进了一批售价40元一米的布料,销售情况一般。柜组主任说:“人的心理买贵不买贱,以为越贵质量越好。这种布在其他商家卖60元一米,卖得很火。”他建议把价格提上去。张洪瑞说:“40元一米卖得不好,我们可以降价处理。60元价位的好卖,我们就应该去进真正值60元一米的新布料。绝不干糊弄顾客的事。”

他发现某个柜组的商品加价率超过公司规定,马上让他们降。柜组主任不服气,“我们加价虽超过了公司的规定,但在整个黄骅市场仍是最低的,人们都抢着来咱这买,有什么不合理?”过了两天,张洪瑞发现他们没把价降下来,严厉地说:“都自我检查,一星期内不降的,经理、主任就地免职。”

信誉楼一直坚持合理加价、明码实价、追求合理利润。张洪瑞在商场打出了一条广告:“先到我楼看价,再去他处花钱!”张洪瑞说,不能小看顾客,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

他常说,现在诚信是稀有资源,谁拥有它谁就会成功。将来诚信越来越普遍。到那时,诚信如同水和空气,虽不再稀缺,但任何生命都离不开。

再说对供应商吧。一次,某供应商给信誉楼晋州店电子部返回1500元,说前几个月一批货滞销,只能降价处理。后来信誉楼通过分析是自己货进多了,属于预计有误。不应该把损失转给供应商。于是主管经理拿这1500元去拜访了这家供应商。供应商感动地说,万万没想到啊。

有一年冬天,有一种品牌的羽绒服滞销,按约定厂家要付给信誉楼21万元的补偿款,以冲抵利润。张洪瑞认为,销量没有达到原计划是因为暖冬所致,不应该让厂家承受全部损失,于是婉拒。

回想1984年,经过认真考虑,接受了县领导的建议,贷款几十万元,组织50多位农民,创建了一个营业面积280平米的小商场,命名为“信誉楼”。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信誉楼”小商场,日后成为令人瞩目的信誉楼品牌。几十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中建立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经营机制,成功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使它发展为总资产超亿元,员工几千余人的大型综合商场,并在青县、泊头等地各有分公司,在山东桓台建立了第一家子公司,在山东庆云成立第一家特许加盟店……连续多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商品质量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

当一块“乡贤典范”的牌匾送到张洪瑞手里时,身着一套灰色的运动装,头戴棒球帽的他,在各方关注下,微微一笑,那笑容让人感觉温暖。这是一个怀揣着大爱的人。当媒体记者的镜头对准这位老人时,他竟然有点羞涩。

无论是接待领导还是媒体,地点就在位于信誉楼办公楼内的一所两居室。这是张洪瑞的住处也是他的办公室,客厅里摆设简单,旧旧的长条布沙发、写字台、一个长条板凳、铁皮做成的简易置物架、老辈人用的大水缸。

这是他被确诊重症的第七个年头,他言谈举止依然儒雅,从容,乐观,幽默。当初病情刚被确诊时,家人为他担忧,他却表现得云淡风轻,也许是他的乐观,竟然康复得很快。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早在1999年,公司捐款10多万元,与河北大学等合作,救助优秀特困大学生。2003年,黄骅公园运营艰难,信誉楼连续多年投资800万元整修改造。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公司捐款42万元。2008年,张洪瑞在患病期间资助同病室一位素不相识的病友十几万元。

2008年,他荣登“中国好人榜”。这个消息是在七年之后,也就是2015年的某一天,无意中在路边宣传栏上看到的,他自己都惊讶了。有人问:“没人告诉你?”他说:“即使有人告诉我,这些荣誉我也不入心,我只是做该做的事。”

近年来,他已“退居二线”,但在履行社会责任、传播诚信文化等方面仍发挥着余热,在企业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诚信“代言人”这方面,常常见到他引领的身姿。

关键词:中国好人,诚信,张洪瑞责任编辑:段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