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五大创建

内外兼修,乡村增颜提质——沧州市因地制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一线见闻

2024-06-25 15:55:52 作者: 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

6月19日拍摄的东光县油坊口村村史馆。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摄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沧州市扎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涵养文明新风,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日,记者走进沧州市多个村庄,进行实地探访。

提升品质,打造宜居乡村

仲夏时节,走进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记者看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中道路笔直平坦,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颇具特色的文化墙点缀村庄。

家住一小游园旁的村民刘子江见证着这里的变化。“村子变得越来越好了,小游园花团锦簇,村民们每天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心情很舒畅。我们打心眼儿里愿意保护环境,参与美化环境。”刘子江说。

人和镇村通过整治人居环境,建成多个集生态、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小游园,为村民增添了好去处。

在人和镇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后面,开办着一座“火锅城”。临近中午,“火锅城”里人多起来,很多顾客前来品尝火锅鸡。

“这里原来是一个废弃的坑塘。去年我们用5个月的时间建成了这座‘火锅城’。”人和镇村党支部书记胡宗权说,“‘火锅城’是我们村集体经济项目,建成后,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村集体带来了收入。”

为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人和镇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进一步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动作用,引导全村村民参与到村庄清洁行动中。

“如今,村民们不仅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还定期开展义务劳动,清扫村庄周边和运河堤顶路两侧卫生。”胡宗权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美乡村建设,出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以创建省级和美乡村为引领,沧州市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开展攻坚行动。

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出动人员53.4万人次,动用机械10.1万台次,清理生活垃圾39.6万立方米,清理坑塘9457处。

以无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为底线,强化整村、整片治理,高质量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着力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如今,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已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和美乡村科科长贾雪峰介绍,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该市坚持分级创建、成片推进,打造了吴桥县古运河畔、青县曹寺镇、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等7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

找准定位,推进产业发展

建设和美乡村,产业是重中之重。

6月18日,走进孟村回族自治县冀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示范梨园,记者看到,梨树间的行距开阔通畅、株距紧密,一行行梨树下,布设着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工人正在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为梨树浇水。

“我们梨园采用矮密化、省力化、机械化、标准化‘四化’种植模式,每个环节都按标准操作,如行距4米、株距1米。”孟村回族自治县冀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晓冬介绍,该合作社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宋庄子乡许村,成立于2018年,目前种植梨树300亩,同时种植苹果、樱桃、杏等果树。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梨产品,该合作社打造了“富思达”品牌。2023年5月30日,“富思达”牌梨系列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从合作社成立之初,我们就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相关专家经常深入合作社,搞科研、做培训,传授我们最新的种植、管理技术。”张晓冬说,这里的土地属于盐碱地,经过多年的改良,长出的梨口感好,销售得也不错。今年,这300亩梨园总产量将不低于90万公斤。

据悉,孟村回族自治县冀梨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果园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科研示范基地,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驿站。

张晓冬说,目前,该合作社实现集梨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带动周边百余名农户就业。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要先行。沧州市坚持把培育乡村产业作为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以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培育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生态康养、农村电商等业态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结合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探索推广联村合作、片区组团,发展壮大区域特色产业,吸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据悉,沧州市围绕肉鸭、肉鸡、枣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加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成效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达6个。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

共建共治,培育文明新风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又要铸魂。

“咱爱儿女不娇惯,勤俭持家村民赞。红白喜丧莫大办……”6月18日,走进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外的公示栏上张贴的《村规民约》引人注目。

为了制止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不良婚俗现象,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庄片区党总支书记石炳启推动大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喜事都要按规矩来办。

石炳启说,着眼大庄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他们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普及入手,以低彩礼婚礼为抓手,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的乡风民风。

如今,村子中心位置还建成了一座悦和厅。石炳启介绍,悦和厅是去年5月建成的大庄片区“红色礼堂”,主厅可摆放12张圆桌,可供大庄村及周边7个村的群众操办婚事免费使用,相关事务由村红白理事会按照《村规民约》的要求统一安排。

石炳启告诉记者,今年5月20日,河间市举办的第六届“5·20”低彩礼集体婚礼会场之一就设在了悦和厅,6对新人在这里以低彩礼集体婚礼的方式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大庄村的石邵祺和爱人就是这6对新人之一。

“我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做弘扬新风的表率。”石邵祺说,“我爱人是唐山人,我们相识、相恋于大学,后来同在北京工作,如今把家安在了北京。参加低彩礼集体婚礼既浪漫又有意义,家人也支持。”

大庄村坚持村“两委”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头与社会动员相结合,通过完善机制、示范引领、宣传带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乡风文明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在驱动力。沧州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有效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抓好高价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治理,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典型选树宣传活动。

近年来,沧州市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如今,作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河间市通过政策引导、多维联动、全民参与等,推动婚俗改革工作系统化、立体化、标准化、规范化、多元化发展。沧州市1个镇13个村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2个镇15个村被确定为河北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关键词:和美乡村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