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时代新人

“双争”榜样|杜明庭:春风化雨

2024-07-19 15:04:49 作者: 来源: 当代人杂志
分享:

​开栏语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以各地常态选树的文明市民和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为基础,河北省文明办、河北省文联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进行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将持续在河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当代人》微信公众号推出《“双争”榜样》专栏,敬请关注。

《“双争”榜样》栏目,旨在更好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双争”活动不断走深走实,引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文明风尚维护者、美好生活创造者,以典型榜样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双争”榜样 —— 杜明庭

杜明庭,男,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石家庄市井陉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他倾心志愿服务,全身心开展义务宣讲,着力打通教育基层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8年来,他坚持走出校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部队、进革命老区,义务宣讲党的理论,累计讲座上千场,足迹遍布新疆、黑龙江、云南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众人数高达百万余人。荣获第九届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党员干部教学名师、河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石家庄道德模范等荣誉。

春风化雨

王慧丽

沿着盘山路,一路来到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南障城村,杜明庭生于斯、长于斯,几十年来,他无数次从这里出发又返回。从北国到南疆,从东方海滨到西部边陲,年过花甲的他几乎都曾用脚步丈量。

早春,点点山花的一抹红掩映在山峦之间,与春树的翠芽遥相呼应。南障城这个安宁的小山村,也沐浴在春色中。

整洁的小院、墙上的字画、摞好的书本、满柜的奖状……这里,是杜明庭的原点,也是他的中心。

就这么榜上无名,不甘心哪

24岁,是一个青春恣意,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年纪。

杜明庭24岁时,已是300多口大家族的“大管家”。这个大集体里里外外的大事小事,红事白事,都需要杜明庭去操持。

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那段经历,杜明庭显得很平静:“人要有责任心,长辈们认为我行,自己觉得家里也需要我去承担这个责任。”“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边实践边学习的小伙子,在做“大管家”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难题,自不必说。

彼时的杜明庭,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王帮初中学校(现为南障城初级中学)的代课老师。当时的他下定决心要自学成才。

学习,凭的绝不是一腔冲动和热情,而是持久的毅力和恒心。1980年,年仅18岁的杜明庭因为生病高考失利。年少折戟,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读的是重点高中,就这么榜上无名,不甘心哪!”

当时的大环境下,重点高中的毕业生依然是“香饽饽”,税务部门、学校等单位都抢着要人,虽然不是正式工,但也是不错的选择了。

杜明庭走进学校,做起了初中代课教师,“除了语文和地理没有教过,其余科目都教。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们考出去,压力还是很大的。”

为了孩子们,也为了自己未完成的大学梦,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杜明庭的自学之路开始了。

从那时起,杜明庭每天5点起床,学习到7点,然后前往学校,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经过13年的自学,杜明庭拿到了法律专业的大专文凭,通过函授取得两个本科学历、双学士学位。这在当时的井陉,几乎找不到第二个人。

踏上义务宣讲路,一走就是29年

从代课教师到民办教师,再到一名正式教师,在乡村学校教书育人十余年,凭借能力和出色表现,杜明庭调入井陉县委党校担任思政课教师。党校的各方面条件比之前任职的学校好多了,而且时间也比较宽裕,从1995年起,杜明庭开始一周义务讲两次党课和思政课。

“你要给听众一碗水,肚里就得有十桶水。”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坚持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己任,认真通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原著,精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每年撰写笔记上百万字,并总结出“快、深、实、活”四字教学工作法,为搞好宣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干干巴巴讲理论、照本宣科,那不是杜明庭的风格,“做思想工作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储备,还要有大量感性的材料、活生生的人物案例,才会给听众带来感染力。”

2024年3月13日,杜明庭去了一趟河南。在郑州铁道警察学院,做了一场“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专题讲座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河南濮阳县西辛庄村,在那里,杜明庭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

1991年8月,李连成当选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西辛庄村由贫穷走向富裕,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河南省生态示范村。2001年李连成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李连成有句名言:当干部,就是要能吃亏,这样群众才会跟着你一起干。

知道李连成这个名字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杜明庭早就想见他一面。在玉兰花开的时节,他的愿望实现了。

一见面,两个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刚刚参加完全国两会回来的李连成,谈了很多体会,两位年过花甲的老同志相谈甚欢。杜明庭也一偿夙愿:“和大家聊一聊,对全国两会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讲起课来,我心里就更有底气。”

为了这样短暂的相聚,坐高铁、倒汽车、打出租,虽然辛苦,但对做好宣讲工作来说,是值得的。

最远的一次,杜明庭去新疆。他先打车到正定机场,再乘飞机飞到乌鲁木齐,宣讲两场后,又乘飞机到库尔勒继续宣讲,后再到河南郑州宣讲,往返一万四千多里。

而最难的一次,是在从西藏返回西宁的路途上,杜明庭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头晕、胸闷、气短、恶心。但他坚持到甘肃和陕西,宣讲完毕,才踏上回家的路程。

为什么不辞辛劳、行遍万水千山去做义务宣讲,杜明庭谈到了一个词——信仰,“信仰,就是听党话、跟党走,不但要记在心里,更重要是落实在行动上,去帮助别人、开导别人。”

杜明庭一位同事家的孩子王佳辉,考试失利后找到了他。杜明庭开导他:“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上学这条路行不通,那就找找别的出路。”在和杜明庭谈过心之后,小伙子毅然决然地选择走进了军营。今年5月,在部队工作的王佳辉让杜明庭联系,通过石家庄市青少年基金会委托井陉县团委向苍岩山镇中心小学学生进行枕巾、床单等床上用品捐赠,共计5166元。

这让杜明庭很是感动,也颇有成就感:“小伙子在部队的熏陶下,能知道力所能及反哺家乡、反哺社会。这种善行难能可贵,这种正能量也会激励着周围的人,大家一起来做善事好事。作为一名党校的老师,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有担当把思政工作做到位,影响更多的人。”

问家里人是否支持,杜明庭说:“当然家人的默默付出和支持帮助,是我前行的动力。不仅家人,还有许多热心的朋友和领导,对我的宣讲给予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帮助。”

讲课要讲出“精、气、神”

有一次,为了给一位同志宣讲思政课,杜明庭带他来到曹火星纪念馆,现场参观学习。杜明庭一遍遍地领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方最终终于被打动。他深有感触地说:“有时候,给一个人讲课,比给一万个人讲课都难。”

2019年,井冈山干部培训中心通过网络得知杜明庭的事迹,给杜明庭打来电话,邀请他去讲课。那时杜明庭心里一直犯嘀咕:“我不认识人家,又离得这么远,讲不好怎么办。”但对方一直打电话、发微信邀约,诚意满满。思前想后,杜明庭迈出了家门。

到井冈山,讲什么?杜明庭仔细思考,认为平山县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到井冈山后,他细细讲起新中国成立前几位领导人的“赶考路”,赢得了邀请单位和受训人员的认可。

说起来,杜明庭讲课有绝活儿,不论时间长短、不管有多少位听众,他都能讲的鞭辟入里。而且全程脱稿,还从不“拖堂”。

从教多年来,杜明庭的讲课特色可以用“快、深、实、活”四个字来形容。相关政策发布之后,他能快速地将里面的重点提炼出来;在讲课过程中,有角度,有力度,有事例,有激情。杜明庭的课堂上,总能听到实实在在的干货,他的课也形式多样,对话交流,唱歌演讲,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绪,为宣讲工作服务。

在杜明庭看来,讲课讲的不仅是知识、阅历,更重要的是精、气、神。虽然已年过花甲、头发花白,但是他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是精神十足。他说:“老师得有底气、有志气、有骨气,在讲的过程中不停地悟,然后才能传递给听众。听众受到感召,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贡献。他们的成绩反过来激励着我更有精气神去宣讲,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29年来,杜明庭没有停下过自己的脚步,义务宣讲党课和思政课,着力打通教育基层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到新疆库尔勒市百合社区讲党课,到黑龙江绥化市排水公司开展党史专题讲座,到云南储备物资管理局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授课……杜明庭的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百万里,受训人数高达百余万人,涵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学校。

杜明庭多次被省、市委党校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先后被授予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优秀党课教员”。2021年,被河北省委党员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四个一百’工程教学名师”;2023年,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河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入选“河北好人榜”。

我准备再讲1000场

如果说接下来杜明庭的人生目标可以用什么来概括,那就是两个数字:1000、167。

大家听了不免疑惑,已经从一线教学岗位退下来的这位老者,怎么会对这两个数字痴迷呢?

“我准备再为大家义务宣讲1000场,实现新的梦想。”杜明庭悠然地说,“河北有167个县(区、市),每个县我都想去讲一场。另外,我还打算到各个省会城市看看,讲讲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的家乡这么美,传统文化根底深厚,我要把井陉的故事、井陉的山水、井陉的民俗宣传出去。”

采访时,巧遇杜明庭的发小、同学吕利平(井陉县文化旅游局退休干部),对方是当年高考考出去,又回到井陉工作的。吕利平不无敬佩地说:“明庭在我们的同学里真是厉害,让人敬佩。说起他,我们人人都竖大拇指。”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杜明庭用春风化雨般的方式启发了很多人,也温暖了很多人。

1835年秋天,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提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杜明庭就是按照自己对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行走在义务宣讲的路上。29年过去了,从青春到花甲,杜明庭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作者:王慧丽

王慧丽,《河北青年报》记者,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报告文学作品《电弧舞者刘洪吉》《作家刘云芳:走出大山,她是家乡最好的记录者》《这位石家庄保安其实是作家》等在省级媒体发表。

关键词:“双争”榜样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