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志愿者为环卫工人配餐。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摄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美底色。
近年来,沧州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突出示范引领、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擦亮“好人之城”名片,涵养崇德向善的城市精神。
近日,记者走进社区、乡村,实地感受文明实践成果。
榜样引领,培塑道德风尚
10月9日,记者走进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看到,花园绿意盎然,道路平坦干净,彩绘文化墙点缀村庄,不少村民在小广场上唠着家常。
“以前的村庄可不是这番景象,进村的小路坑洼不平,村中的垃圾随处堆放,私搭乱建严重。”村民石文卿说,“石书记来后,不仅村容村貌大变样,村风民风也发生了大改变。现在村里有什么事,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积极参与,日子越过越舒心。”
村民说的石书记,是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炳启。他曾是一名副师级大校军官,退休后回乡当起村干部,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三年时间把大庄村变成一个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模范村。他先后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燕赵楷模”等多项荣誉,并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8年,石炳启回到老家,当起村干部。为了培育文明的乡风民风,石炳启推动大庄村制定村规民约,让红白喜事都按规矩来办。在治理村庄过程中,坚持村“两委”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头和社会动员相结合。
在石炳启带动下,大庄村成立了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村青年先锋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村民爱心帮扶队,越来越多的村民志愿为村庄服务。着眼大庄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石炳启以低彩礼婚礼为抓手,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目前,大庄村已有18对新人举办低彩礼婚礼,倡导文明新风。
“中国好人”是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标杆。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沧州市重视发挥“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让“好人效应”持续发酵,培塑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8月28日,在沧州市运河区丽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河北好人”郭雪迎指导孩子们练习武术。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摄
“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宣传评选活动自2007年启动以来,不断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沧州市把“好人之城”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列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重点内容之一,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多的草根英雄、身边好人被发现、选树和宣传。目前,全市有1700余人获评“沧州好人”,288人入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19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一个个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身边榜样,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在沧州市运河区丽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国好人”武春章用童谣、诗歌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河北好人”郭雪迎28年义务教授传统武术。
在沧州市新华区百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河北好人”崔建松带领居民志愿者常年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
为积极弘扬好人精神,近年来,沧州市建设了一批道德主题公园、道德主题街、道德主题社区,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沧州道德馆成为全省设区市首个以“身边好人”为主题的道德馆。
志愿服务,激发向善力量
10月11日一大早,位于沧州市新华区交通大街的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内忙碌起来,志愿者们有的蒸馒头,有的煮鸡蛋,有的熬粥,他们正为环卫工人准备早餐。
早餐时间到了,环卫工人们陆续走进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就餐。“天气越来越凉了,早上来这儿喝一碗粥,暖胃又暖心。”环卫工人刘树森说,“我们都称呼这里为‘爱心粥屋’,特别感谢政府和社会对环卫工人的关爱。”
在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内,一名小志愿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她叫纪苏宸,今年15岁,是一名初中生。“我今天是和妈妈一起来的,妈妈是新华区大运河爱心志愿协会的志愿者。我经常和妈妈一起做志愿服务,能够帮助别人我特别开心。”纪苏宸说。
据了解,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由沧州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持建设,为环卫工人和困难残障人士提供爱心早餐,并提供免费体检、理发、法律咨询等服务。自2021年9月运营以来,沧州爱心服务站参加服务的志愿者已有9000余人次,也聚集了多方社会爱心力量。
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的温暖一幕是沧州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沧州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起各具特色、覆盖广泛、活动常态化的志愿者队伍,涌现出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和项目。青县“孝老食堂”就是其中之一。
10月9日中午,在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孝老食堂”,老人们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今天的菜是豆角炒肉、西红柿炒鸡蛋、拌豆皮,主食是米饭,还有鸡蛋汤。每天都是荤素搭配,很美味。”村民刘子江说,“‘孝老食堂’办得太贴心了,让我们这些独居老人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也让外地工作的子女很放心。”
2020年,为了解决好70岁以上独居老年人的用餐问题,人和镇村自发创建了“孝老食堂”,村“两委”干部和志愿者每天两人一班,义务为老人做饭。为了让“孝老食堂”稳定运营,人和镇村注册成立了公司,发展村集体经济,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孝老食堂”。
据了解,青县已建成193家“孝老食堂”,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难题,还拓展了助洁、助医、助浴等多元化服务,惠及超万名老年人。沧州在各县(市、区)推广“孝老食堂”的做法,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如今在沧州,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爱心粥屋”“孝老食堂”,不少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更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目前,沧州市志愿服务组织有6900余个,志愿者达195万名,用无私奉献温暖着这座城市。
用好阵地,凝聚引导群众
10月10日,在盐山县圣佛镇西圣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爱心超市”,村民拿到用文明实践积分兑换的食用油。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摄
10月10日,在盐山县圣佛镇西圣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爱心超市”举行的文明实践积分兑换活动中,村民们用自己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今天我用积分兑换了食用油、卫生纸、洗衣粉、醋、酱油,真暖心。”村民刘国军高兴地说,“我参与志愿服务并不是为了想得到什么回报,但通过积分兑换到这些实用的东西,感觉自己的付出更有价值了,志愿服务的劲头更足了。”
为提升村民在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参与度,2022年以来,西圣佛村实施“文明实践积分+爱心超市”项目,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卫生维护等文明实践活动获得文明实践积分,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以德积分、以分换物,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让小积分‘兑’出文明新风尚。”西圣佛村党支部书记曹闯说,该村还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在村民中树典型、立榜样。同时,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作用,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截至目前,沧州市共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实践所200个、实践站5983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沧州市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按照场地资源丰富、作用发挥到位、活动开展经常、特色活动鲜明的标准,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