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彤,社区最近有啥志愿活动?可别忘了通知我。”11月12日上午,承德市双桥区碧园社区居民蒋阿姨,一见到社工服务站的刘姿彤便兴高采烈地问。
一年前,年逾六旬的蒋阿姨满面愁容地走进社区,希望能找份工作。社区工作经验丰富的刘姿彤,觉得这事不简单,“蒋阿姨这么大岁数还要找工作,背后一定有原因”。
经过调查,她得知蒋阿姨的儿子儿媳都是聋哑人,孙子小辉(化名)因为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下滑,要强的蒋阿姨便有了打工挣钱为孙子报辅导班的想法。“让蒋阿姨忧心的根源其实不是工作,而是孙子。”刘姿彤说,经过评估,他们认为蒋阿姨家的情况,已进入红色预警区,需第一时间介入帮扶。
学过心理辅导的刘姿彤每天找小辉聊天,在打开孩子心结后,又与老师取得联系,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入手,共同帮助小辉补齐学习短板。重拾信心的小辉,顺利考入重点高中。
“我们又帮小辉申请助学金4050元,最大程度减轻了蒋阿姨的负担。”刘姿彤说,解决了烦心事,蒋阿姨从受助者变成志愿者,加入到服务社区、帮助他人的队伍中。
老年人的需求各有不同,所遇急难愁盼问题,也不断发生变化。2021年,为更加精准开展助老服务,碧园社区在全市设立首个社工服务站,探索红色、黄色、绿色三色长者需求预警机制服务社区老年居民。
“绿色预警区代表低龄健康老人,黄色预警区代表患有慢性病、失独、空巢老人,红色预警区是行动不便、高龄空巢等困境老人,必须及时介入帮助。”碧园社区党委书记陈丽辉说,社区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建立了三色档案,特殊老人还会定制个人档案,有针对性地给予照护。
家住碧园社区小溪沟小区的尹德琴是位身患糖尿病的独居老人,老伴儿去世早,两个女儿又远嫁他乡,老人经常一人在家,对生活逐渐失去热情。
“尹阿姨属于黄色预警区的老人,如果不及时疏导,她可能由‘黄’转‘红’。”11月12日10时,社工刘晓燕再次向尹德琴家走去。
一进家,两人便像亲人般交流起来,从蔬菜价格到生活趣事,房间里不时响起爽朗笑声。
“我和楼上楼下几个老太太约好每天中午出去晒一小时太阳,大家经常串串门,日子过得有意思多了。”尹德琴说。帮老人做了顿家常便饭,刘晓燕才结束当天的探访。临别前,尹德琴叮嘱刘晓燕:“不用每周都来看我,腾出空儿,让更多老人快乐起来。”
让夕阳更红。如今,碧园社区依托社区社工服务站,通过举办各类参与度高、针对性强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越来越多健康老人找到了发挥余热、展现价值的空间,成为社区志愿者。目前,该社区已注册志愿者1213人,每年开展活动150次以上,服务社区居民万余人次。(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