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参加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如果简单地搞“一刀切”,处处体现“上下一般粗”,不仅效果不会太理想,而且很可能会增加基层负担。
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坚决贯彻党中央要求部署的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党员搞一点“因人制宜”。中央《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指出:“要创新方式方法,在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已有的党员教育管理载体平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采取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好案例教育、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也是提升主题教育实效的关键一环。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沧州市狠抓“特色学习”,依托遍布全市170多个乡镇和5600多个村的大喇叭广播,开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分级建立了37个理论自习室,通过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干部理论自习室等常设特色学习阵地的作用,分类推进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可谓是在主题教育中的有益探索。
农村党员农忙时节集中学习难,部分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吸收慢,而通过大喇叭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每周广播5天,每天分三个时段播送,每次不少于10分钟,这就能让农村党员在劳动的同时进行学习,而反复的播送则有利于巩固学习的成效;党员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繁忙,集中学习很多时候静不下心来,通过设立理论自习室要求领导干部每周至少抽出2个小时到此学习,定期交流研讨、定期“晒晾”学习笔记,丰富了学习形式,优化了学习环境,也提升了学习效果。以上举措,正是“特色”带来的实效。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沧州市,也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在燕赵大地、在主题教育的全过程,各级党组织都在积极探索以“特色”提升主题教育实效。有的地方针对年老多病的党员,开展了“送学上门”活动,确保了学习教育全覆盖;有的地方为了更好对标典型,将本地区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辑录成册,确保了广大党员学有目标;有的地方设立了党员“初心墙”,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这种“特色”通过采取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形式,把主题教育各项任务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因为针对性更强,所以效果也就更实。
“特色”是提升主题教育实效的重要抓手,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抛开中央的部署要求另搞一套不是“特色”,为了特色而特色也不是真正的“特色”,这里的“特色”是确保主题教育“不跑偏”前提下的“特色”,是实事求是有利于推动主题教育开展的“特色”。将中央对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立足本地情况和工作实际抓出“特色”,这样的主题教育才内容实、效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