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老年志愿者和社区干部到辖区失能半失能老人家中做志愿服务。 河北日报通讯员 于 岚摄
日前,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示,我省入选4名最美志愿者、3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3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他们用实际行动唤醒爱心,将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志愿精神融入到服务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在弘扬雷锋精神上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倾情奉献,爱心汇聚传温暖
金铭钰是张家口市迎冬奥志愿服务总队骨干志愿者、河北省迎冬奥志愿服务讲师、测试活动云顶场馆骨干志愿者,她不仅自己坚持常态化志愿服务,还带动青年们进行高标准常态化社会实践。
“年可以年年过,但是冬奥盛会却不是年年有,我很荣幸能在青春之际与冬奥盛会相遇。”2018年,金铭钰主动申请加入了“迎冬奥”城市志愿者队伍,今年年初又参加了“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张家口赛区测试活动志愿服务,围绕志愿者招募、培养、实训多个环节主动担当,培养优秀储备志愿者700余名。
测试活动白天晚上都有比赛,每场比赛,志愿者们都要在寒风中站立三四个小时,全身都能冻透,眼睛被白雪刺激得酸痛流泪,而且崇礼的紫外线很强,几天下来,金铭钰和志愿者们都变成了“口罩脸”。但他们依旧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温暖的服务,默默地坚守,做着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
一些小事,却诠释着一种大爱情怀。
“志愿服务无小事!”这是邯郸市涉县中医院急诊科兼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姝莲自2010年成为一名志愿者以来一直坚持的理念。多年来,她积极参与健康到家、应急救援、节日慰问等各类志愿服务,将开创的脑卒中健康宣教志愿服务项目和“人人学救护、救护为人人”的志愿服务项目送进学校、商场、养老院、偏远乡村,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救、学习急救,受益群众达50余万人。
爱心汇聚传温暖。河钢承钢物流公司车辆段党支部副书记鲍守坤,坚持无偿献血30余年,累计达23.6万毫升,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累计272人份,爱心传递到全国20多个省份。他的举动潜移默化地感动着身边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河钢承钢共产党员自发成立了献血量已达400多万毫升的河钢承钢志愿服务队、鲍守坤爱心团队应急献血大队等志愿服务队,让更多有需要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同样,作为河北省胸科医院病案管理处主任、主任护师,河北省“知心姐姐”戒毒帮扶志愿者、“992”大家帮志愿者的郝志芳,工作之余,除了参加戒毒帮扶工作,也以无偿献血、签订器官捐献协议等形式,尽己所能用爱温暖着他人。
扶危济困,温情传递暖人心
志愿者是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此次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选名单中,不乏志愿服务组织及项目。这些团队,让人们感受到志愿服务精神,展现出当代志愿者的精神风貌。
“少喝几瓶饮料,少买一件新衣服,将零花钱节省下来,为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孩子捐助善款、捐赠衣物……”2018年5月29日,秦皇岛市开发区第二小学发出感人倡议,“牵手帕米尔的爱”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
据秦皇岛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从一篇《美丽的帕米尔》的报道当中得知,帕米尔高原上阿勒玛勒克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一半是岩石,一半是河流,大部分孩子生活条件艰苦,一年四季只有一双鞋,穿着单薄,严冬难挨。在秦皇岛志愿者服务基金会、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第二小学与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尔塔吉克民族乡中心小学、阿勒玛勒克村幼儿园结成了手拉手帮扶学校,每名师生都成为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
一次次捐赠串起一个个爱心故事,每一次帮扶凝聚着每名志愿者的爱。
在廊坊,也有着一个长期对低收入家庭的中小学生精准帮扶的公益助学组织——远山行爱心助学公益联盟。5年来,联盟志愿者坚持“点亮希望、传递大爱”的目标,累计资助寒门学子3700余人次,捐助助学金、衣物、文具等款物价值369万余元。“远山行”的每一颗爱心,都是点亮希望的火种,点亮了寒门学子求学成才的梦想。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家电网冀北电力(唐山“钢铁之魂”)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国家税务总局魏县税务局红翔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关键时刻逆向前行、勇敢担当,积极提供专业服务、捐款捐物,弘扬雷锋精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疫情封闭管理期间,孤寡老人、残疾家庭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物资供应如何保障?去年年初,广平县“云上携手 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项目开通志愿服务热线,开展为群众代买蔬菜、药品等志愿服务1000余件。
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广平县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开展“云服务”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了“云上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服务模式,开展心理援助,创办“云舞台”“云宣讲”等,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守望相助,精准服务解民忧
在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活跃着5支志愿服务队,其中的老年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由65名退休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组建而成,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守望相助、发挥余热。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180余名在校大学生自发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形成“两老一少”志愿服务队。
“您坐那儿歇会儿,我来帮您换灯泡。”“今天吃面条还是水饺?”“水管坏了,别急,有我呢。”……他们不断切换身份,社区哪里有需要就会出现在哪里,化身维修工、保洁员、上门厨师等,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丰富“服务菜单”,精准服务社区老人的所急所盼所需,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过程中,促进“老有所为”和社区治理。
将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工作,落实到点滴生活中。
承德市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镇南五十家子村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模式,将志愿服务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先后成立了劳务派遣志愿服务队、农民维权普法志愿服务队和民事调解志愿服务队,在调解邻里纠纷、提供法律维权服务及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社区“关老”精准服务方面,保定市莲池区东关街道河大社区不仅设立了志愿服务大厅,还组织千名志愿者对社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意向登记,通过自愿选项,安排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广泛开展社区“关老”志愿服务,实现了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需求互动,营造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