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邯郸市:强化实践引领 坚持为民惠民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2022-08-25 16:32:54 作者: 来源: 邯郸文明网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河北邯郸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人民至上,高处谋势、实处落子,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为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实践功能” 筑牢基层思想文化阵地

建设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的实践场地,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建设的基础,必须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实现县、乡、村三级一体推进。

一是量化建设标准。邯郸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标准细则,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落地落小落实。细化15个建设项目、36项建设内容、95条建设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规范化,全市93%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面积分别达到1000㎡、500㎡、200㎡。

二是做实资源统筹。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充分统筹利用各种资源,整合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妇女之家等10类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变“各自为战”为“集团作战”,实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全市696个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177个市级及以上文明校园与本地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帮扶,推动本系统在基层各类阵地资源向文明实践阵地倾斜。

三是拓展实践阵地。立足文明实践的功能定位,不断丰富场地种类,织密实践网络,形成多点开花的工作格局。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中小学校、属地高校、旅游景区景点和国有工矿企业,以及83个社会工作服务站、4624个志愿服务站、242个未成年人保护站、176个养老服务机构、16个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全部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进一步织密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聚焦“壮大力量” 健全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力军和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主要形式,必须充分调动各阶层资源,建好用好一支有信仰、有组织、有能力、有情怀的志愿服务团队。

一是建设志愿服务体系。着眼群众实际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搭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全市20个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按照“8+N”模式,设置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建设、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帮扶帮困8类常备队伍和“N”支特色队伍,下设志愿服务分队,安排5至8人集中办公。所、站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和大队。截至目前,全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4624支,形成了以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为中心,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纵向贯通县乡村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二是延伸壮大基层队伍。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断汇聚志愿服务的原生动力和持续活力。号召基层干部、文化能人、技术能手等自发设立5000余个“中心户”;以中心户为点,辐射组建7000余个文明实践“互助组”,引导开展地方戏曲比赛、乡村体育比赛、文艺展演等活动,培养广大群众的共同兴趣爱好,激发参与热情;充分发挥互助组孵化乘数效应,建立就业、养老、教育等1万余支“服务队”,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壮大文明实践力量。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培训、激励等一系列措施,激发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性,保障各项工作持续开展。利用视频直播形式,对全市140万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云”培训,不断提升文明实践服务能力。探索实行嘉许激励,推出“爱心存折”项目,落实星级评定、积分兑换、免费保险、优惠公共服务等礼遇关爱具体措施,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保险、交通等保障,保障志愿可持续进行。

聚焦“服务群众” 完善惠及全民的平台载体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着眼点要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才能使群众能参与、愿参与、乐参与。

一是“1533”文明实践活动实现常态化、全覆盖。近年来,邯郸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既做好全面统筹,统一频次和步调,也倡导突出特色,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探索形成“1533”工作机制,即通过“设立1个实践日、深化5项活动、建好3支队伍、融合3大平台”系统化实践路径,构建“标准化+个性化”的供求机制,编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网络。截至目前,共开展文明实践日集中活动5000余场,惠及群众500余万人。

二是深化惠民实践活动。围绕全国两会精神、重大惠民政策等内容,结合群众现实需求,充分发挥“惠民实践团”“老白宣讲团”宣讲接地气、聚人气的积极作用,开展“名嘴”讲政策、“名家”讲文化、“名人”讲事迹、“草根”讲故事、“骨干”讲党史等系列宣讲活动,结合“三下乡”服务、“爱心超市”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下沉优质服务资源,持续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录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百姓课堂”“好货代言”等宣讲微视频150余个,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采用,影响广泛。

三是“四单”运行机制服务民生。坚持问需于民,走好群众路线,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升文明实践活动实效。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四单”运行机制,精准有效服务群众。18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智能化网络服务平台。2018年以来,全市通过摸排,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万余个。

聚焦“品牌培育” 打造邯郸特色的文明实践亮点

注重文明实践服务群众的实绩实效,充分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和示范作用,是文明实践良性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现实要求,加大项目孵化力度,提升品牌服务质量。

一方面,做大做强市级品牌。坚持市级品牌示范引领,打造服务亮点,开展“微爱实践”“微爱圆梦”志愿帮扶,推出“进万家 访民情 解民忧”活动,带动30余万人次参与;组织“欢乐城乡”文化惠民,组织文艺活动、创编文艺作品,推进惠民活动向基层纵深延伸;推动“三下乡”常在乡,盘活整合科技、文化、卫生等专业文明实践队伍以及项目优势资源向基层倾斜;建好“健康小屋”护健康,把遍布城乡的3393个“健康小屋”,打造成服务群众身心健康的文明实践基地。

另一方面,打造县域特色品牌。全市各地突出各县(市、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设计方案模式,针对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要,培育理论宣讲、教育帮扶、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特色品牌项目383个,形成“一县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的发展态势。邯郸市肥乡区“文明实践大集”项目、广平县“云上携手 与爱同行”项目、丛台区“微心愿”项目、永年区“云直播”项目成为当地接地气、有活力、受欢迎的品牌,以基层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生命力。

聚焦“常态长效” 创建高效联动的体制机制

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是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实践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重要支撑。

一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全市20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指导组成员单位下沉优质资源、加强结对共建。建立挂点联系制度,实行“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本台账、一抓到底”的挂点联系机制,20个市级领导包联各县(市、区),加强直接指导、推动落实见效。各县(市、区)四大班子成员联系所辖乡镇(街道),组织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建立平台融合机制。充分发挥“两中心一平台”空间相邻、线上相融、资源相通的独特优势,相互借力、相互促进,构建文明实践融通共建新路径。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学习强国”学习课堂,开展观影、答题、知识竞赛等学习活动。在“学习强国”邯郸学习平台和磁县、峰峰矿区、武安市等县级融媒体中心开设“文明实践”专栏,展示实践成果,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三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把钱用在“刀刃”上,做到小钱办大事。市财政设立300万元专项经费,筹措600万元建设资金,对工作扎实、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给予重点支持。县级财政安排6000余万工作经费,加大阵地建设投入力度,保障日常运行经费和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四是强化督导机制。推进常态化督导,保持文明实践的热度,不断提升活动质量。采用重点督查与推磨互查相结合、“云”上抽测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每月20%的进度,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定期组织各地推磨互查、验收评分,对于排名靠后的予以约谈,要求说明情况、限期整改,有效补齐短板,提升整体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邯郸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