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时代新人

祝贺!河北4人入选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2022-11-18 16:17:56 作者: 来源: 中国文明网
分享:

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11月18日上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现场发布。河北省共有4人上榜。

他们分别是:

为爱坚守12载 为山里娃编织音乐梦的乡村教师龚新亮

关心群众冷暖 做群众致富路上“领路人”的农村党员孙仁中

以爱为业以生为本 为特教孩子撑起一片天的“校长妈妈”杨密婷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冲锋在抗疫物资保障一线的残障志愿者王亮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龚新亮:乡村教师为爱坚守12载 为山里娃编织音乐梦

龚新亮,男,1987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小学水门寺教学点音乐教师。他为了给孩子们上好音乐课,孜孜以求,要强上进,用音符对山区孩子进行美的启蒙,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幸福成长。龚新亮曾荣获河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河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怀揣梦想用爱坚守

从小喜欢音乐的龚新亮,儿时就连玩泥巴,也会做个麦克风,拿着它给大家演唱,梦里都希望能做一个音乐老师,把自己的幸福与快乐通过音乐来传递给大家。2011年8月,他以全抚宁县教师招考音乐类总分第二名的成绩顺利的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并如愿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满怀憧憬地开启了自己音乐圆梦历程。

然而当他怀揣着自己的音乐梦想踏上那方讲台时,他才真切地明白,自己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大山深处,每天放学后陪伴自己的只有寂寞;简陋的教室,连件像样的音乐器材都没有;孩子们把音符读作“1234567”,连首完整的曲调都唱不出来……但这一切,没有吓退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没有器材,他毅然决定将自己家的电钢琴搬到学校。当孩子们在音乐课上伴着悠扬的琴声,沉醉在自己动听的歌声里时,他告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牺牲小我艰辛圆梦

“学音乐能有啥出息,这不耽误学习吗?”而面对许多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极力反对,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翻山越岭地到那些有天赋的孩子家里家访,向家长们现身说法,让他们知道,山里娃也可以靠音乐闯出一片天。

2013年春天,一年一度的抚宁县“六一”文艺汇演在即,龚新亮组织学生舞蹈排练、指导演唱,起早贪黑,因为这是孩子们踏上舞台展示自己的难得机会。由于用嗓过度,龚新亮患上了严重的声带小结,医生严肃告诫他必须立即闭声休息,否则将会有不可挽回的后果。面对着家长殷切的目光、看着孩子们祈求的眼神,龚新亮默默做出了选择——他偷偷用激素类药物进行雾化治疗,病情虽有所缓解,他的脸却因激素的副作用越来越胖。父母知道后心疼得掉眼泪,学校的校长也经常劝他别这么为难自己,但固执的他硬是挺了下来,从来没有耽误一节课和任何一次艺术活动。

春去秋来,一批批孩子因为他爱上了音乐,也在音乐中享受着成长的幸福。在龚新亮的不懈努力下,这所不起眼的山沟小教学点竟相继创建了学校合唱社团、舞蹈社团和戏曲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小有名气。

挥洒青春无私奉献

在教学中,龚新亮孜孜以求,要强上进,沉浸在理论书籍中。作为驻操营学区惟一的市级音乐学科骨干教师,他无疑成为了领导心中的“宝”。2021年5月,驻操营学区中心校长找到他,希望他能组建一个学区级的音乐工作室,真正发挥蒲公英的播种效应,带着学区年轻的音乐教师们一起成长。于是,学区内的年轻音乐教师在他的带领下,开启了成长蜕变的历程。每一次精心活动后,教师们都会满怀欣喜的分享收获,表达着对这个毫无保留的“师傅”的感恩之情。

如今,在长城脚下那个美丽的小校园里,龚新亮用一颗简单的心与质朴的情怀默默地编织着山间最美的朝阳,书写着属于他的、也属于孩子们的美丽梦想。

孙仁中:农村党员关心群众冷暖 做群众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孙仁中,男,1970年7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仁忠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2年来,孙仁中扎根乡野,倾情服务,从最初5户社员到500多户的国家级示范社,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农机富民路”;他免费为五保户、困难户提供农机服务,危急时刻勇战火海让数千亩小麦幸免于难,时刻发挥着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孙仁中曾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第四届道德模范、“河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敢想敢拼 做群众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孙仁中曾从事饲料生意,是当地的致富能手。他的家乡深州市西李秋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但是由于农耕技术手段简陋,收入不多,村里年轻人平时外出务工,农忙时节才匆忙返乡抢收抢种,孙仁中下决心破解这一困局,带领群众致富。2010年,他抓住国家扶持土地流转的政策机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孙仁中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购买农用机械,牵头成立仁忠农机专业合作社。

“带领乡亲们早日富起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仁中牢记合作社成立初衷,从春耕夏耘,到秋收冬藏都忙个不停。对于播种、施肥、浇灌、植保、管理的每个环节、每项服务,点滴间都倾注大量心血和汗水。合作社坚持高效管理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安排、统一维修保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费价格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大型农机配套安装北斗卫星定位智能终端系统,实现粮食作物从种到收的“一条龙”机械化管理,还增加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服务项目,优质高效的农机服务不仅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还彻底解决了在外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如今,合作社拥有社员516户,大小农机具206台套,流转土地1600亩、托管土地5000余亩,农机作业服务覆盖面积达20000亩,年经营收入达400万元。合作社还完成2012-2020年土地深松项目、农业全程机械化实验项目等新技术的推广课题,获得相关部门高度评价。合作社农机手连续五年在全省农机手技能大赛上夺魁,合作社获评“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勇于奉献 用爱心托举群众的“幸福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仁中始终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用心用情照顾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让更多农户得到实惠,让更多的农民安心外出务工挣钱。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2017年麦收期间,西李秋村麦田起火,水火无情,火借风势,很快烧光约50多亩小麦,救火人员达到数百人,仍无法控制火势。眼看全村小麦将毁于大火,危急时刻,孙仁中大吼一声,一马当先,亲自驾驶拖拉机冲进火海,旋耕土地“旋”出一条隔离带,大火被隔离扑灭,全村4000亩小麦免受损失。村委会送来锦旗,乡亲们纷纷伸出大拇指。

孙仁中看到村里低保户、五保户到了过秋过麦时,耕种收割困难,决定提供免费耕种服务,直接收割送粮到家,每年免费耕种100多亩。2019年夏收秋播抗旱期间,他组织合作社成立农民浇地帮扶小组,为乡亲浇地只收成本费,让很多没有能力浇地的村民得到实惠。

“这些都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孙仁中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农村党员的胸怀与担当。

杨密婷:“校长妈妈”以爱为业以生为本 为特教孩子撑起一片天

杨密婷,女,1966年7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密婷倾情奉献特教事业,以先进理念带领师生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专业引领特教发展,推动学前康复、送教上门、联合办学等多项工作创河北省乃至全国先河。杨密婷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好人”等荣誉。

坚守初心 用大爱书写奋斗者的华章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道路上,杨密婷孜孜不倦,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位特殊孩子和家长心中。她带领特教人加快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学校建筑面积同2012年比扩大了5倍,各种功能专业教室、教学康复设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国内一流的蜕变,校园信息化、智慧化全面普及,成为了全省教育类别齐全、阶段完善、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特教学校。在全省率先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2017年被省教育厅和省残联批准为首批面向全省招生的重点学校。2019年12月在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办学思想研讨会上,杨密婷做《以生为本“和•爱”花开》办学思想汇报交流,其办学经验做法在全国特殊教育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邢台市特教学校被授予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体等300多项荣誉称号。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学校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倾情特教 把特别的爱献给特殊的教育事业

杨密婷带领邢台特教人通过10多年的努力,把“让更多的特殊孩子享受到适合的教育,用教育改变孩子和家庭命运”的理想变为现实。她深入教学一线,承担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培养出全省第一位听力障碍本科生,高考升学率位居全省前茅。“521”德育模式、“338”课堂教学模式等引领特教发展,探索出“康复——教育——职业培训——升学——就业”一条龙办学模式,实施“一对一”教育,挖掘潜能,补偿缺陷,创造了铁树开花——聋哑孩子开口说话的奇迹。通过“一师一面旗,一室一品牌,一生一名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专业成长3年攻坚计划,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型、双师型教师,许多教师走上国培、省培的讲台,教师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400多个,教学科研成果560多项。

牢记使命 把教育扶贫多延伸一公里

杨密婷始终坚守“让特殊孩子有尊严的生活”的理想,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学前康复、送教上门、送教进工厂、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创新工作。教师们累计行程3.6万公里,为100多名残障孩子上门送教,捐款为特殊孩子建立家庭康复角,走进福利院、社区、家庭,开设“床边课程”,帮助1500多名残障孩子完成学业,实现自食其力。她走遍全市20个县市区,访问残疾人家庭数百个,宣传扶贫政策,落实学生资助待遇,为就业学生争取岗位,让特殊孩子像正常人一样受教育、上大学。在她的培育下,学生们有的考上大学,有的登上央视,有的在残运会上摘金夺银,昔日的“家庭难题”变成“家庭骄傲”。

担当有为 以“妈妈式服务”构建和爱家园

在杨密婷影响带动下,学校构建起以“和爱”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营造了家庭式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全体教师无私为学生献爱心,课上是老师,课下是家长;工作是服务者,业余是志愿者;教师们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学生们都亲切地叫杨密婷“校长妈妈”,时常看到她抱着刚入学的孩子喂饭、把周末回不了家的学生带回自己家……这些残疾孩子在杨校长的细心关照下健康成长。  

王亮:残障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冲锋在抗疫物资保障一线

王亮,男,1989年5月生,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六一社区利民苑小区志愿者。王亮自幼身患小儿麻痹,双腿丧失行动能力,出行只能依靠轮椅。2022年4月8日邯郸市主城区实施封控管理,王亮积极报名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一件志愿者马甲,一辆红色三轮小电车,就是他的标配。运送棉签、张贴封条、维持秩序……王亮骑着小电车往返于社区办公室和辖区内各个小区的核酸采集点。一天下来,王亮能“跑”20余公里,久坐使王亮的腰部承受更大压力,但他却毫不在意。他曾荣获“时代新人·河北好人”荣誉。

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

小儿麻痹让王亮拥有着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人生。天生的疾病、身边的排挤让王亮一度感到自卑、胆怯。2004年,在邯山区残联工作人员李建明的帮助下,王亮开始了残疾人运动项目的训练,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2006年,河北省第二届特奥运动会在邯郸举办。王亮报名参加,并一举拿下举重项目的小组冠军。虽然身有残疾,但王亮从来没有放弃。邯郸市第十四届残运会、河北省轮椅篮球比赛、冬残奥会冰球选拔赛……业余运动员的经历赋予王亮更坚定的信心和不屈的韧劲。

助人为乐 延续大爱

2022年4月8日,邯郸主城区实施封控管理,志愿者成为服务群众生活的主力军。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王亮也主动报名志愿服务。“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王亮说。在家使用的轮椅不方便,他就换上了专属小电车。每天凌晨4点,王亮就早早起床准备核酸检测工作,运送棉签、拉隔离带、贴封条、维持秩序、张贴公告、运送生活物资,王亮一趟趟往返于社区办公室和辖区内各个小区的核酸采集点,直至凌晨1点才回到家中。每天行程20余公里的久坐让他的腰部疼痛难耐,但他却选择咬牙坚持。“因为身体原因,有些工作我确实不能独立完成,但总能有我能帮上忙的,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力量。我的小电车肯定比大家走路快,社区书记一安排,我加上电就走了。”王亮坚定地说。王亮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态度感染了社区居民,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扶老助残 热心公益

王亮不仅是疫情防控中的特殊“战士”,平时也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2014年,王亮加入“公益大联盟”爱心团体,定期跟随爱心人士一同到养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在社区,王亮也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老弱病残,送菜、买药……只要居民有需要,王亮总是慨然应允。在平日里,王亮还经常开着小电车,拿着小喇叭,开展文明宣传与劝导,提高居民文明意识,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亮的勇敢坚定与助人为乐点亮了疫情带来的“黑夜”,他以亲身实践告诉大家:残疾的是躯体,不屈的是灵魂,无法站立的身躯一样可以在服务群众中实现顶天立地!

关键词:中国好人榜,河北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