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时代新人

“双争”榜样 | 徐凤荣:她用诚信诠释这个世界的善良

2023-08-18 15:56:32 作者: 来源: 当代人杂志
分享:

开栏语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以各地常态选树的文明市民和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为基础,河北省文明办、河北省文联组织文学艺术家进行深入采访,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河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当代人》微信公众号《“双争”榜样》栏目陆续推发。《“双争”榜样》栏目,旨在更好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双争”活动不断走深走实,引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文明风尚维护者、美好生活创造者,以典型榜样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双争”榜样 徐凤荣

徐凤荣,女,1949年5月出生,迁安市赵店子镇北代庄村村民。五十多年来,她信守着为人妻、为人母的誓言,精心照料身患子宫癌的婆婆、身患结肠癌晚期的公公直至老人离世;先后经历丈夫意外离世、儿子交通事故身亡的重大变故,年过花甲之时毅然替儿子偿还了8.6万元的债务。她用坚强抒写了伟大,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家,用诚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佩服。2022年3月,获评“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入选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她用诚信诠释这个世界的善良

刘云芳

小院里,黄瓜已经挂满架,豆角秧也缠缠绕绕爬到将近一人高,花生、辣椒、棒子更是应有尽有,都长得郁郁葱葱。旁边的窝里,鸡和鸭不断叫着。七十多岁的徐凤荣从石板路上走过来,一脸和蔼。不知情的人,很难想象一个经历过那么多艰难困苦的老人,依旧如此热爱生活,把日子过得生机勃勃。

我们一起进了屋。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净利落。落座后,我向她询问起当年替子还债的事,她却微微一笑,说,都记不清了。她似乎有意回避自己的担当和付出,觉得那都是应当应分的,但一说起别人对她的好,便滔滔不绝。还说,就在我们来之前,同村的赵玉蓉才刚走。

原来,院里的丝瓜秧长长了,得往旁边的房顶上引引路,要放在往年,她自己就能爬上去,但今年,腿竟有些打颤,只好让赵玉蓉帮忙。我听出这位赵玉蓉是她的朋友,必定对她的经历很了解,便说想邀请赵玉蓉过来聊一聊。徐凤荣拿起电话,给赵玉蓉拨了过去,赵玉蓉嘴上说丈夫腿受伤了要忙着做饭,但没多会儿就过来了。这是一个说话干脆的女人。她见证了徐凤荣还债那些年是多么艰辛。“都是庄稼人,勒紧裤腰带,使劲省呗!”“哪怕有一口吃的,她都惦着给老人,她自己?能将就就将就,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徐凤荣生于1949年,在娘家是长姐,从小就吃苦耐劳,到了婆家以后,更是相夫教子,出了名儿的孝敬公婆。在她看来,丈夫是独生子,她有义务像一个女儿那样为婆家毫无保留地付出。1990年,婆婆不幸患上了子宫癌,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直到老人家去世,让乡邻们无不感动。

结婚几十年来,徐凤荣与丈夫同舟共济,把家庭经营得有声有色,眼看着过了花甲之年,儿孙满堂,正要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忽然发生了不幸。

那是个冬天,附近的村庄里,有不少人搬去了城市。那些房子拆掉的空心砖质量很好,大家觉得弃之可惜,便纷纷去拣。徐凤荣的丈夫琢磨着趁机在院子里盖个倒座,也跟着去了。结果,一面墙忽然倒塌,砸下来,夺走了他的生命。

徐凤荣从此便失去了依靠,她只能把悲伤藏在心里。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她强打起精神,照顾老人、帮助儿子看孩子……她想让自己尽可能忙起来,用忙碌疗愈内心的伤痛。没想到的是,四年过后,意外又一次降临了。

那同样是个冬天,徐凤荣在寒夜里被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门一看,竟然是二女儿和女婿,大冷的天,女婿只穿着短裤。当得知是儿子出车祸后,她心里咯噔一下,顿时觉得情况不妙。但还是不敢往太坏处想。当拉着她的车子驶过医院大门,开向太平间的时候,徐凤荣顿时明白了一切,她瘫在车里。

谁也不敢相信这场悲剧的发生,他们一直心存侥幸,认为那个面目全非的逝者一定不是自己的亲人。然而,就在拨通儿子号码想进一步确认的瞬间,二女婿刚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去的手机响了,他一惊,本能地扔了出去,仿佛那是一枚炸雷一般。不,这的确是一枚炸雷,炸响在徐凤荣的命运里。这一年,儿子才二十六岁啊。

四年里,徐凤荣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接连离去,看着年轻的儿媳和五岁的孙女,她心如刀绞,却总是表现出淡定的神情。直到某一天,女儿、女婿们听邻居说,好几个深夜,都听见她在偷偷哭泣。

她还未从悲痛中走出来,却听说,儿子生前转行做生意时,借过不少债。可眼下,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哪里还具备还债的能力?况且大家同情他们家的遭遇,根本没有人上门提要债的事情。但全家人还是坐下来郑重地讨论过一次,他们都建议:鉴于目前的家庭情况,先不考虑还债了。然而,徐凤荣沉思良久之后,却摇起了头,她说,这债,必须还!人死了,不能留骂名。再说,谁家挣钱都不容易,她不想那些当初好心帮过儿子的人有什么损失。她的神情无比坚定,根本就没有动摇的可能。

从此之后,徐凤荣便过上了更加节俭的日子。六十多岁的人每天起早贪黑侍弄地里的庄稼,甚至打起了零工。一听说村里有能挣钱的活计,她都会赶紧去报名。她刷过树、打扫过卫生……她干活的时候,总是勤勤恳恳,一忙碌起来,连上幼儿园的孙女都顾不上接,只好拜托同村的一位乡亲帮忙,但心里又实在过意不去,直给对方手里塞钱。对方怎么忍心要她的钱呢,但徐凤荣却非常执拗,一定要让他收下。

保险公司的理赔款终于下来了,出事故时,儿子和他的朋友们坐在自家车上,造成了两死两伤,因而她家只分得了两万三千块钱。拿着这些钱,徐凤荣的双手颤抖着,心仍在滴血——儿子那鲜活的生命最后变成了这些钱。然而,她还是忍着痛苦,把这钱归还了欠债的那些乡亲们。

她辛勤劳作,秋收之后,粮食一卖了钱,便拿去还债。打零工发了工资,也急忙拿去还债……而她自己呢,一块钱恨不得掰成八份花。一到过年过节,女儿女婿心疼她日子过得太苦,补贴些零花,让她改善一下伙食。她却还是省下来,拿去还债了。

那些年,徐凤荣一个人扛起生活的艰辛,像愚公一样,一点点偿还着于她而言巨额的债务。她从不向任何人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觉得自己做了多么惊人的举动。但当她积少成多,拿着一笔笔钱,敲响那些乡亲们的院门归还欠款的时候,大家都震惊了。

有一个小伙子是徐凤荣儿子生前的朋友,看她送去一万块钱,说什么也不要。他说,您快留着养老吧!可徐凤荣却还是坚持还了钱。她说,这个钱你必须收下,要不大妈心里有愧啊。他只好接了过去。

将近三年的时间,她总计还完了8.6万元的欠债。这对于一个六十多岁没有固定收入的农村女性来说,简直太不容易了。

她心疼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儿媳妇,不仅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一有空就帮着照看孙女。她甚至劝儿媳,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不能一直这么守着。几年时间里,娘儿俩相依为命,生命里的不幸让两个女人越靠越近,比真正的母女还要亲。儿子去世三年之后,儿媳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改嫁了。徐凤荣打心眼里为她高兴。她说,我没了儿媳妇,却多了一个“小女儿”。

这些年,“女儿”一直惦记着她的好,上下班的途中,也常会绕道来家里坐坐,逢年过节,还会买来蔬菜、水果。好几个除夕,窗外烟花璀璨,到处喜气洋洋,在这小院里,徐凤荣和公公两个老人一起吃着年夜饭。每到这时,便会响起熟悉的敲门声,接着是孙女喊奶奶、“小女儿”喊妈的声音。屋子里一下子就热络起来。

似乎是感念于她们之间的情谊,“小女儿”现在的丈夫也跟着叫徐凤荣“妈”。村庄里因为疫情封控那段时间,他惦记徐凤荣缺乏物资,想尽办法弄了蔬菜,送到村口……这意外收获的亲情,这种种细节,都被徐凤荣记在心里,对于她来说是不幸生活中一份甜蜜的慰藉。

她知道,丈夫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父亲。没有了债务,儿媳又改嫁了。她开始一心一意孝敬公公,每天费尽心思给老人家做各种好吃的,帮他洗洗涮涮。老人家身上穿的是她亲手做的棉衣棉裤。而他的被子,她每年都要亲手拆洗一遍。有一年,村里要改造暖气,她也提出,先给公公改,他年岁大了,可不能冻着。

公公因为早年的坎坷经历,造成了敏感的性格,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就会忽然不高兴,躺在炕上生起闷气。这样的时候,连饭也不吃。但徐凤荣从不会因为这样的状况跟他闹脾气,哪怕公公不吃不喝,她也要每顿饭按时端到跟前去,耐心地上前安慰。在公公面前,她总是抱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一有空,还会带着老人家四处散心。正是这样的孝心孝行感化了公公,最后这些年,他便很少再因为什么生闷气。

2020年的春天,恶梦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公公检查出了结肠癌。徐凤荣万分难过,但也只能默默收起诊断书,叮嘱女儿女婿,千万不能告诉老人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悉心地照料。而这时,她自己也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但只要公公提出想吃什么,她一准儿满足。老人不小心把大小便弄到衣服、被子上,她也从不嫌弃,而是急忙上前清理,拆洗得干干净净。第二年春天,这位八十六岁的老人走了,就连在医院的最后时光,他都惦记着徐凤荣熬的粥。

从此,这座院子里,只剩下徐凤荣自己。女儿们常邀她去自家住,但她却说,在城里住不惯,还是在老家自在。她并没有把自己困在命运的悲伤里,而是乐观地生活着。

徐凤荣的诚信义举、她对老人的孝敬、对儿媳的理解和照顾,让人心生敬佩,她的故事、她的精神被当地人传颂着。因此,她获得了迁安市第一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并先后入选河北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就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她好几次摸着口袋要去村里买西瓜,我不得不一次次将她拦住。她只好去院子里摘了几根黄瓜,洗干净了,放在桌子上,给我们吃。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位热心的老人,总是替别人着想。

看着满院生机盎然的菜蔬,我夸赞她打理得好。她却说,儿子他们原先住过的院子,现在空了,她也种满了蔬菜。听到这些话,我沉默了。一想到七十多岁的她守着两座院子,便觉得心疼。但她却始终保持这微笑的神情,仿佛,那些蔬菜的繁茂正在填补着她的生活。她依旧讲述着别人给予她的温暖与关照。我想,正是这强大的善意的感受力,才让她这般坚强地生活着,努力地承担着。

作 者 刘云芳

刘云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主要发表于《北京文学》《天涯》《青年文学》《散文》《散文选刊》等。曾两次获得香港青年文学奖,并获得孙犁散文奖双年奖、孙犁文学奖、河北文艺贡献奖。已出版散文集《木头的信仰》《给树把脉的人》《陪你变成鱼》,童话《奔跑的树枝马》《老树洞婆婆的故事》。

关键词:诚信,双争责任编辑:段涛